在恢复高考后的40多年间|恢复高考40年间,山东青岛逾70万人跨入大学门

副标题:恢复高考40年间,山东青岛逾70万人跨入大学门

时间:2024-01-05 07:0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一个名词,见证了一代代人的青春——高考!

  40年前,高考制度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40年来,数以亿计的青年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

  从录取千余人到高校扩招,从文理分科到自主选择科目,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1977年8月到2017年6月,恢复高考迄今已经跨越了40个年头。其间,青岛市通过高考跨入大学校门的学子超过70万。

  1977年11月10日,《青岛日报》刊出的“山东省1977年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简章”,唤醒了无数人沉睡的大学梦。当时,只有四开四个版的《青岛日报》用了一个半版的篇幅刊登了恢复高考招生简章,一代人的人生从读报的刹那间开始改写。之后,来自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区和崂山县的1万名考生涌向青岛高考考场。来自市档案馆的原始材料显示,当年青岛市理科考生近7000人,文科考生3000余人。

  40年,于人生而言,可能是半生的长度;40年,于高考而言,是重整河山的全部。

  从招生规模、考试科目、录取方式等,高考的每个节点都在变化,并且几乎没有停歇,今天的高考,正以它大众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点亮了光彩人生。

  1

  1977年数学试卷特别难不少学生分数是个位数

  40年的光阴流转,足以让风华淡去,然而那年夏天的记忆却在许多人心中历久弥新。1977年8月6日,北京。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已进行到第3天,与会的33位科学家和学者对恢复高考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阐述。倾听,沉思,随即拍板:高考一定要恢复!

  1977年的高考来得突然,考试安排也高度简约:12月9日考语文、理化或史地,10日考政治、数学,11日加试外语。“当时高考试题都是我们组织老师命制的。”1977年青岛负责高考的郭善同说。在高考恢复之初,全国统考都未来得及组织。

  “当时青岛高中学制只有两年,知道恢复高考消息时,当时高二学生已经毕业了,所以学校就在我们这些刚上高二的学生中进行初选,着重选拔理科好的学生。记得那份数学试卷特别难,不少学生的分数是个位数。学校对初选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最后全校只有两名学生考取大学,一个山东大学历史系,一个青岛医学院。1978年就不一样了,学校仅文科班就考上两个,理科班考上了十几个。”40年前,青岛一中副校长邢桂范就是该校高二学生,他对当时的高考历历在目。

  “当时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赵建国1977年也参加了高考,也考上了山东大学历史系。高考结束后,他还和我分享他的高考作文,对我们当学生的是莫大的鼓舞。1978年,我的同班同学也考上了山东大学历史系,和赵老师成了师兄弟。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师生、兄弟姐妹一起上大学的例子的确不少。”邢桂范说。

  1753、1503、1240,这是1977年、1978年、1979年青岛市高考录取人数。恢复高考的最初三年中,千位数艰难地停留在“1”上,并且逐年递减。直到1980年,青岛市高考录取人数才增至2990人。

  今年高考期间在青岛巡视的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巩守柳,就是一名1977年的考生,他还记得,当年山东省录取率为4.87%。虽然由于各种原因,青岛市1980年前的高考考生数量无从查考,但由于当年招生计划是下放至地市,所以录取率应该与全省的大致相当。换言之,在恢复高考的初期,差不多20名左右的考生才能有一人考取大学,无愧于精英教育的名号。

  2

  录取人数从千余人到超过3万

  精英教育落入“凡间”

  回望40年的高考路,高考由高不可攀的精英教育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大众化教育。1993年,青岛高考录取人数首次跃至5位数,达到12466人;2000年首次突破2万人,达到21134人;2005年达到35513人,2008年为40089人。区别于最初在千位数上的徘徊,当时光的重履即将踏入二十一世纪时,青岛高考录取人数进入快速增长期,录取人数在万位数上的翻牌最短只用了3年。

  这,得益于1998年的扩招,当年全国高校净增10万高职招生计划。统计显示,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1999年达到160万人,2000年达到220万人……在上世纪末,扩招成为高等教育的关键词。青岛高考录取人数大幅攀升,1998年至2000年分别为11130人、16908人、21134人,差不多每年以5000人的速度递增。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国际通用的高等教育的衡量水平,即18至22岁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根据国际标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5%至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2015年底青岛市全日制专本研在校生 3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然莅临。

  然而,扩招衍生出不少负面效应,诸如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下滑、就业出口小等。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曾说,扩招即使对于的大学的影响都是的,因为大学需要最一流的教授。他作了个假设,假如有人有足够的钱给斯坦福大学投资,同时让他把学校面积扩大一倍,他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因为他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足够的优秀教师。

  经历了短暂的大幅扩招,高考招生规模被再次校准,扩招逐步放缓。之后,青岛高考录取人数波澜不惊,十几年间一直维持在三四万人。录取率从最初的个位数,到如今的90%左右。青岛市在恢复高考40年间,总计有70万学生通过高考升入高校。

  3

  从文理分科到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几增几减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一直有文理之分。尽管近十几年间,高考一直在做加减法。从最初的“3+2”、“3+3”,到2001年的“3+X”,再到2007年首次亮相的“3+X+1”,然后回归到2014年开始的“3+X”。

  2001年,“X”(即学科综合考试)首次进入高考,当时争议颇多。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曾将这项考试科目改革概括为三句话: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他对“3+X”如此解释,从各方面反映看,“3+综合”将成为“3+X”的主体形式。综合题不是各科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07年,高考模式“3+X+1”中的“1”,即基本能力测试这一全新的考试科目,给有些虚无的能力一个正式身份。此前,可以说没有一项考试可以承载基本能力测试所涉猎学科的广泛度,技术、体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因此无所不包、你中有我、不分彼此的描述首次被应用到高考科目的描述之中。并且,这个“1”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没有课本。它的课堂小至一张书桌,大至整个社会。

  在那些深入命运肌理的高考刻度中,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无疑是一条清晰的主线。一如高考基本能力测试所要求,以高中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间的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基本能力测试卷面分值100分,最终以考生实际得分60%记入高考总分的考试。

  经历“七年之痒”,基本能力测试黯然退出高考。纵观基本能力测试样题,不难发现其涉猎面甚广,音乐、绘画、建筑、体育,甭说是考生,就连成人也肯定有不少题不会做。高考科目的改革固然与考查能力相关,但人本关怀亦不容忽视,高考科目回归“3+X”就是“减负”使然。

  长达40年的高考科目,万变未离“文理之分”。那个X,虽然因文理不同而别,其中文史类为政治、地理、历史,理工类为物理化学、生物,但只是三门不同科目的试题出现在一张试卷上。直至今秋新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为起点的选考科目的出现,方才终结了“文理分科”。

  依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夏季高考成绩由统一的语文数学、外语,以及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三科组成。由此,高考再无文理之分,而是自主选择之别。这六门学科的自主选择将会带来20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并且选课走班成为普通高中的普遍教学模式,师资调配、排课时间、教室安排等前所未遇的问题亟待解决。

  高考行至40年,出现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助力学生成为的自己。成长是一个历程,充满选择,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充满选择。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不久前来青时曾讲到,高考改革撬动高中整体转型,育人目标从单一学业转为关注全面素质,管理模式从统一派课转为自主选课走班,师生关系由“农耕民族”转为“游牧民族”,非常形象生动。

  虽然距秋季新学期还有些时日,青岛十九中副校长孙刚已经在做下学期的排课准备。因为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将由考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这是高考以来第一次将选择的机会赋予考生。换言之,每名高中生都将拥有自己的课表,有机会做不一样的自己。

  4

  青岛济南曾享特殊,两市单独划定本科线

  与高考体量、科目相同,高考录取的形式也一直在变,主旨是给十二年寒窗一个最恰当的交代。

  1977年恢复高考之初,当时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区和崂山县是一个录取单元。“当时大学的招生计划是直接分配到我们这里的,哪所大学招多少人是提前确定好的,所以同样的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线是不一样的。高考结束后,大学的招生人员就会全省各处跑,了解考生的情况。当时他们听到有特别优秀的考生也会到考生家里去做工作,动员考生报考。”郭善同说。

  高考招生计划分配到地市,甚至县市区,这种体制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2000年,我省高考本科招生计划,还将按人口、在校生、升学率各占三分之一的办法将全省本科指标分配到各市地,具体到招生学校。上线考生统一参加学校排队,优生优录。

  因此,山东省各地市高考同一录取批次的录取线也各不相同,尤其是青岛市与济南市享有多年的特殊照顾,两市单独划定本科线,一般比省属、市属本科录取分数线低20分。享有优惠的青岛考生比其他地市的考生更容易进入本科批次的录取范围,但是,学校录取时按照高分到低分录取。直至2014年,这一20分的优惠才被取消。虽然对青岛考生少了利好,但这是高考公平大势使然。

  其实,有关录取体制所有重要的改革都是在“突围”,突破高考“大一统”的藩篱,指向多元录取。

  5

  从计划分配到自主招生,录取体制更加多元

  2003年,自主招生大幕拉开。当年教育部宣布 “全国22所部属高校作为高考自主选拔录取首批试点院校”后,曾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旅”。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最少可以享受降20分的优惠政策,不少院校是达当地本科一批分数线即可,并由考生自主选择专业。

  一时间,由招生高校自行命题的自主招生测试备受关注。自主招生的热度,不仅仅源自其录取时所带来的20分优惠,而且因为其选才的目光更贴近未来高考的标准。因此,有人将自主招生之类扩大高校自主权的改革喻作突破高考围城的捷径,而各校自主招生的考题更被视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风向标。从目前反馈的自主招生测试情势来看,侧重能力已成为绝对的主流。

  于是,有了始于2016年的综合评价招生。即试点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校考核成绩确定录取名单,其中高考成绩在其中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其余两项在其中的占比由试点高校自行确定。综合评价招生改写了高考 “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在恢复高考40年之际,浙江大学成为第一所参与综合评价招生试点的山东省省外高校。目前,已有10所高校加盟。

  酝酿多年的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高考招生录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一参考”就是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根据招生需要测试考生综合素质。省教育厅有关人士给出的解释是高考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转变唯分数论,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在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有利于高校选拔自己需要的人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如平认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是学校改革创新的目标动力所在,也是高考改革的大势所在。

  40年前,高考担当为国抡材之责,登榜者由此改写命运。40年后,大众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高考时代的莅临,不再,不再统一,高考点亮人生似乎更为贴切。一如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言,“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是不可或缺的。高考不停歇地变革,正是在不断校准教育的方向。在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演变为时代印记时,教育突破了学校与社会的藩篱,跨越国与国的疆界,挣脱人与人的差异。从这点来说,高考一直在路上。

恢复高考40年间,山东青岛逾70万人跨入大学门.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S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