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莞异地中考政策_2021广东东莞中考政策有哪些

副标题:2021广东东莞中考政策有哪些

时间:2021-07-17 19:30: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 导语】中考是中国重要的考试之一,参加中考的同学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做好考前心理准备与物质准备的大检查,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去迎接考试。那考生们知道2021广东东莞中考政策有哪些吗?如果还不清楚,®文档大全网为考生整理了2021广东东莞中考政策有哪些的资讯,欢迎阅读!




2021广东东莞中考政策


  问:2021广东东莞中考政策有哪些


  答:今年东莞开始实行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取代往年的特长生招生,并由原来特长生的全市统考统招调整为校考校招,市中招办负责自主招生规则制定和监督执行。此外,为拓宽学生特色发展渠道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也为省运会和各级比赛储备优秀运动员,引入“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依托高中学校建设。


  据悉,今年是东莞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第一年,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校多元化特色化办学,推动素质教育。根据《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收特色发展学生报名、考试及录取工作的通知》,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总额844名,其中,24所学校41个高水平运动队计划招收216名高水平运动队员,23所公办普通高中招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科技类等特色发展学生共628名,相比去年特长生招生总额708名,增长约20%。


  据东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主招生须执行全市“六统一”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统一报名时间和报名渠道,3月25日-4月2日,全部考生统一通过中考招生管理系统报名。统一时间进行资格审核,4月10日-11日,全部考生到报考(目标)学校进行资格审核。统一时间进行公示(资格审核结果和预录取结果),4月13-19日,全市统一时间进行资格审核结果公示;5月23-29日,全市统一时间进行预录取结果公示。


  统一考试组织流程,高水平运动队实行“校考+联考”;自定项目类实行“校考或联考”,推荐同项目所有学校,共同组织联考。统一监督要求,联考各参与学校均须派出监督员,共同组成监督小组,校考则由招生学校成立监督小组,其中至少2名成员来自学校家委会。统一在中招平台进行录取,统一时间和渠道查询录取结果。


  另据介绍,自主招生校考、联考的所有现场考试、测试评审、评分、审议都进行全程录像,所有打分环节均实行现场打分。各界人士如发现考试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和行为,可向市教育局中招办反映。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发布会上,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校长分别介绍学校特色项目及自主招生组织准备工作情况,并表示将严格制定规范自主招生流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收真正具有专项特长、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其中,东莞市第一中学自主招生分两大类:一是高水平运动队,设立游泳、健美操、羽毛球三个子项目;二是普通特色发展类项目,分为体育类(包括健美操、羽毛球方向)、艺术类(包括美术和舞蹈方向)、信息技术类、科技类(科技创新方向)。每个项目的招生人数、报名条件和录取要求都有所不同。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今年面向全市自主招生100人,其中舞蹈类23人,音乐(声乐、器乐)类45人,美术(绘画)27人,美术(书法)类5人。该校艺术自主招生测试形式上参照广东省艺术高考联考的模式,但在内容上更强调艺术潜能测试,主要预测学生艺术发展的可能性。


中考考试技巧


  1、讲求规范书写


  卷面是影响评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证做对、写全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都会造成失分。因为字迹潦草,会给阅卷老师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2、面对难题,讲究策略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但考生在考场上也经常会遇到不能全答对的题目。


  3、以退求进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4、执果索因,逆向思考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5、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这样就会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中考复习常识


  一、紧扣考试提纲,基础知识要吃透。


  中考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都想趁着这段时期多做一张卷子,多看一本复习辅导书。对于这种盲目沉浸题海和各种复习资料之中的做法,很多教育专家表示并不赞同。


  许多中考生复习都忽略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中考各科目考试说明。考纲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学生们需要好好精研,将所提及的基础知识点结合书本扫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越是临近中考,各位中考生越应该回归到书本,要弄清考纲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依然盲目陷入“题海”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二、专题归类、建立知识系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课本的知识点都十分零散,难点重点薄弱点混杂其中。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归类,形成专题;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形成一个专题来重点攻克,扫清知识盲点。


  将课本的知识点整合为专题,从局部带动整体,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提高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毕竟中考是一个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试,并不是简单独立的单元测试。


  三、强化训练,注意积累错题。


  中考复习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做练习来检验,通过不断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并不是单纯“题海战略”,应常备一本错题本,记录错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接近中考复习尾声,可以翻翻错题本,进一步清扫平日所忽略或者误解的知识死角。


  复习备考,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善于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不断模拟中考练习去提升解题思维能力以及考场应变能力,同时应该注意调整心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2021广东东莞中考政策有哪些.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qW.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