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写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利”与“害”关系,跌宕有致。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
文章通过对“捕蛇”、“赋敛”之间“利”与“害”的一系列对比,说明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作者是怎样写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捕蛇者说》考点整理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看看下面哪个句子是本文的主题。
苛政猛于虎也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是本文的主题,即作者的观点。
“苛政猛于虎也”是作者用来论证论点的一个论据,虽说与本文中心意思有关,但结合课文内容来看,它不是本文的主题。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本文的写作意图,不是论点,也不是主题。
深入探求:
1、《捕蛇者说》一文引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作结,说明柳宗元和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上有何相通或相悖之处?
说明他们“反*”的思想是相通的,柳宗元揭露*的毒害更深刻。
2、《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柳宗元不仅对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深表同情,而且希望能促成“*”有所改革。
积累:
关于下列句中的“是”字的用法。
吾祖死于是 (代词,代捕蛇这件事)
吾尝疑乎是 (代词,代“苛政猛于虎”这句话)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指示代词,这种)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指示代词,这个,代“永州之野”)
关于下列语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太医以王命聚之 (代蛇)
问之 (代蒋氏)
言之 (代情况)
余悲之 (代他的境遇)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蒋氏自己)
谨食之 (代蛇)
2017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捕蛇者说》考点整理.doc正在阅读:
雪仗作文400字10-16
2017年元宵节有关数学的灯谜09-25
2017年1月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常考知识点复习(5)09-01
高二教师节作文500字(三篇)12-14
我学会了画国画作文600字06-30
小学三年级除法计算题06-09
关于清明节气的日记500字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