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 导语】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试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考试也可以是对于一个目标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寒颤(zhàn)抹泪(mǒ)嫩芽(nèn)粼粼(líng)
B.并蒂(bìng)慈怜(cí)徘徊(huái)瑞(ruì)
C.欹斜(qī)絮叨(xù)逮着玩(dài)拆散(chāi)
D.霎时(shà)憔悴(cuì)瘫痪(huǎn)匿笑(nì)
2.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2分)
祷告委曲瑟缩荫蔽分歧
惊呀烂漫决别信服翻来复去
错别字
改正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艰苦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伴随,陪同。)
C.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D.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比喻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
4.下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B.今天下午足球开赛了,小张都没收到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C.有资料显示,北京市父母自作主张给孩子用药造成严重后果的患儿与日俱增。
D.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仿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2分)
牵挂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妈妈的牵挂,朴素平凡的生活便溢满了温馨的记忆;。
6.综合性学习。(5分)
刚刚跨进中学的大门,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室,新的课桌,新的目标,也结识了新的朋友等等,你一定有许多新的感受,请完成下列任务。
(1)校园美景驻心中。踏进新的校园,优美舒适的校园风光映入眼帘,请把你感觉最美的一处用一句话描述出来,用上一种修辞手法,30字以内。(1分)
(2)推销自我。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课,班主任让大家互相认识,主要是让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并美其名曰“推销自我”。你跃跃欲试,急切地想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希望赢得同学的好感,结识更多的朋友。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80字以内。(2分)
(3)竞选科代表。班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你很想当某学科(任选一科)科代表,但你这个学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的,你怎么说才既得体而又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呢?(40字左右)(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15分)
(一)古诗文积累(5分)
7.默写填空。
(1),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孟浩然《过故人庄》)
(3),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的诗句表达自己想把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朋友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陈太丘与友期()(2)相委而去()
(3)去后乃至()(4)元方入门不顾()
9.翻译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下车引之”与“入门不顾”各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1.用文中词句填空。(4分)
全文批判的核心是和,作者强调了和对于修身为人的重要性。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5题。(16分)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正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文中一、三两段反复写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3分)
13.文中对母亲形象的刻画颇具匠心,请细心品析。(4分)
(1)请分析第三段画线句中“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2)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14.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作用?(5分)
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20题。(14分)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选自《读者》2012年第18期)
16.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3分)
意外→()→()→疑惑→()
17.品析第⑦段划线句,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18.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3分)
19.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20.品析第段划线句,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3分)
四、作文(40分)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的甘露,滋润心田。
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B(A粼lín;C逮dǎi;D痪huàn)
2.委曲——委屈惊呀——惊讶决别——诀别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3.D
4.B(“喜出望外”指遇上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这里应用“大失所望”)
5.示例:①有了爸爸的牵挂,人生成长的旅途便迈出了坚定的步伐。②有了孩子的牵挂,平淡悠长的日子便充满了幸福的笑意。③有了朋友的牵挂,寂寞跋涉的路上便收获了遥远的希冀。④有了家庭的牵挂,漂泊在外的日子便孕育出乡愁的美丽。
6.(1)示例:进入校园,两旁的行道树像站立的卫士一样挺立,好像在向我们敬礼似的。
(2)示例:我名叫×××,今年12岁。我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喜欢交朋友,也乐于助人,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我爱学习,成绩较好,特别喜欢数学。我爱好广泛,喜欢唱歌、绘画、打篮球和乒乓球等。希望同学们喜欢我,和我交朋友。
(3)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我热爱语文,责任心强,有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一定会为同学们服好务,做好老师的助手。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只要说出自己的优点,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点出竞争学科并表达得简明得体即可)
7.(1)老骥伏枥(2)青山郭外斜(3)何当共剪西窗烛(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1)约定(2)丢下、舍弃(3)才(4)回头看
9.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来拉他(的手),元方(径直)走进了家门,连头也不回。
10.“下车引之”表现了友人内心的惭愧。“入门不顾”表现了元方对父亲友人的言行极为不满。
11.无信无礼信礼
12.她想让“我”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我”变得像菊花一样坚强,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13.(1)这是因为: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2)“档”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母亲怕瘫痪的儿子看到落叶触景生情,对生活失去信心,她挡住的是绝望,带给儿子的是希望,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母亲细心周到,处处为儿子着想,突出母爱的伟大。
14.母亲说“好好儿活”,是顽强性格的体现,既指自己要不屈地与病魔抗争,更是鼓励身患病痛的儿子战胜病魔,勇敢地生活下去。母亲的话是她对“我”的希望和嘱咐;“我”的话,是“我”对母亲的,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5.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我”从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意合即可,抓住两个要点:感受母爱;懂得积极面对不幸的人生)
16.疑惑怀疑震撼
17.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18.友善热情(耐心)尊重生命
19.B
20.意思:注入情感,并根据饲养动物的特性,恰当地喂养,保证它们活得好,活得长。(或:尊重生命,把动物当人一样喂养。)启示:①我们应该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追求利益,不能把人类的利益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②卖鱼人不唯利是图、热情友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③我们要勇于认识到自已的不足,及时改变自我。(能答出其中一条的主要意思,即可得满分)
【篇二】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①,志在千里。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咏雪》一文中用“”和“”
来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④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上拼音。(8分)
①zhànjù②jiǎohuá③tānhuàn④qiáocuì
⑤树杈⑥脸颊⑦沐浴⑧徘徊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近年来,国花、国树、国鸟的评选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其中牡丹、梅花、丹顶鹤、松柏都在候选之列。它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缘自中国古老文化赋予的象征意义。你能否在下列横线中为它们找到正确的位置呢?(4分)
(1)百折不挠(2)雍容华贵
(3)益寿延年(4)傲雪含香
5、你知道“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些有趣的故事吗?它们都出自,这本书是世界文学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也一定读过不少其他内容精彩的书,它是。我喜欢的原因是:
(4分)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课文《散步》中的选段,完成6-9题。(10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6.“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照顾母亲的意愿,表现“我”怎样的品质?(2分)
7.“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8.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9.请找出一处运用对称手法的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10-14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选自由南北朝时期南朝组织一批文人编写。(2分)
1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尊君在不()(4)太丘舍去()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2分)
1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3分)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的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院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严肃地点头。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⑧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的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他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我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的说出并做到呢。
15、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
16、第⑦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何会放出了光彩?(3分)
17、文中的“男孩”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8、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具体描述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3分)
19、你愿意为本文拟一个怎样的标题?(3分)
三、写作(30分)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还念念不忘8岁时的一次冒险经历,并认为那次经历中所获得的经验,使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应付一切。你有过难忘的经历吗?从中又获得过一种怎样的感悟、启示、经验或感受呢?
请以“我也能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并能具有完整的记叙要素和清晰的结构条理。记叙中结合点描写,语言要通顺,中心要明确,少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①老骥伏枥,壮心不已。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1)占据(2)狡猾(3)瘫痪(4)憔悴
(5)shùchà(6)liǎnjiá(7)mùyù(8)páihuái
3、(1)心理描写(2)环境描写(景物描写)(3)语言描写(4)动作描写
4、(1)松柏(2)牡丹(3)丹顶鹤(4)梅花
5、《伊索寓言》略。
二、阅读理解。
6、表现了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的品质。
7、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自然怡人,揭示春天的生机,预示着前途是一片美好,透露着新的希望。
8、示例一:“整个世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它说明了我们身上具有的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示例二:“慢慢地,稳稳地”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象征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9、示例:(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0、《世说新语》刘义庆
11、(1)约定(2)才(3)通“否”,表否定(4)离开
12、有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也不回头看。
13、(1)并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失礼。客人已经认错了,就该原谅他。
14、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15、①给妹妹输血。②和妹妹平分生命。
16、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17、舍己为人的品质。
18、提示:想像要合理,符合人物的身份及年龄特点,能围绕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想救妹妹的命去发挥即可。
19、示例:平分生命。
【篇三】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xīá)疵②(bì)益③七皱八(zhě)④涟(yī)。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在清凉的九月、优雅的九月、希望的九月里,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倘徉,明白了青年应该“发展你自己”,“奉献你自己”的道路;领听了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了文学的潜移陌化的力量……散发着磬香的十月、值得憧憬的十月走近了你我他。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10分)
①乡书何处达,。②东隅已逝,。
③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④,万紫千红总是春。
⑤梅雪争春未肯降,。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⑦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⑧,雪却输梅一段香。⑨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人中学的大门,我们就步人了文学的世界,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家对文学的热爱,某中学七年级语文老师准备办一份“小小文学报”手抄报,大家都认为这名称不好,现在请你给它重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称,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同时在第一期手抄报上推荐一部你喜欢的文学名著。
报刊名称:_________
我的理由或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推荐的名著是:《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⑴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分)
⑵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分)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诗歌鉴赏(7分)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2分)
8.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9.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0—14题。(16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三)阅读《安恩与奶牛》的片断,回答15-18题。(13分)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
②“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5.第一段,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老妇人的?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安恩反复说“我们”,“我们”指谁?如何理解这个“我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安恩最后只能带奶牛回家,这是安恩的失误,还是其他人的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19—22题。(14分)
母亲•我•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精短美文》)
19、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0、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予以说明。(至少两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3.不知不觉中,新学期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想,这一个多月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大家吧!
题目:“跨入初中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
3、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4、不要出现真实信息(如班级、姓名等)。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瑕、裨、褶、漪
2.错别字倘领陌磬
改正徜聆默馨
3.略
4.①“一部”放在“中华美食文化”之前。
②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听到美妙的声音)。
5略
6.(1)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2)“老爷爷,请问到莫愁湖怎么走,还有多远啊!”(意思对即可)
14.穿着、动作和神情。勤俭和朴实,自尊,安静从容。
15.环境描写。反衬出安恩的沉静安详从容。
16.“我们”指安恩与奶牛。“我们”写出了安恩早已经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安恩的淳朴性格以及对动物的慈爱之心在“我们”里集中体现了出来。
17.其他人的问题。因为安恩说过,我没想着妨碍他人,她也是带着牛安静的站在那里,散心,没妨碍别人。是旁人觉得安恩到市场就应该卖牛,在众人的压力之下离开。此题难度极大,酌情给分。
(四)18.“我”因怕狗而在母亲的护送下上学,后来才知道母亲更怕狗。
19.(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侯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20.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21.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