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历史渊源手抄报,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

副标题: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

时间:2022-01-09 02:49: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秋节# 导语】说起我们国家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流传最为广泛深远的一个民俗节日,除了春节,就莫过于中秋节了。中秋节在历史遗迹的研究上最远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而正式被定下来则是在唐朝。但是实际上,这个节日早就在我国古代的仙侠传说中就开始隐隐有了苗头。那么这篇文章,就主要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谈起,看看传说里这个神秘又大众的节日到底是如何而来,其中又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特色。中秋佳节寓意着家人团圆圈家欢乐,正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圆很亮的原因,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是“团圆节”。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发布的《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篇一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篇二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秋节意味着和家人的团圆,意味着亲情的重聚。然而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常以月来寄托深情,望月兴叹,寄托相思之情。

  文人士大夫对于中秋节更是有着满腹的惆怅和说不完的感伤,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中秋,有浓浓的快乐;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中秋,有淡淡的忧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有刻骨的思念;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有满满的期待;

  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中秋,有无尽的诗意;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篇三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期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寓意着家人团圆圈家欢乐,正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圆很亮的原因,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团圆节”。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是全民的节日,但从前有的地方妇女在中秋有她们独特的节俗活动,如“拜月”,俗传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称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吴地有“走月亮”之俗,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直到天明鸡唱,犹婆娑月下。妇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间信仰有关,有些地方拜月活动结合求子仪式,是其证明。闽南及台湾地区的妇女,中秋节有“听香”之俗,听香人燃香礼拜后,或静立或出游,注意窃听别人语言,以占卜吉凶。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篇四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形成的说法,至今说法不一,一般来说都与古代的神话故事相关,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一般来说,通过各种影视剧,我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讲述的是,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导致民不聊生,后来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又娶了善良美丽的嫦娥,成为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

  然而好景不长,在后羿到昆仑山时遇到了王母娘娘,求得长生不老药,服用此药后可以升天成仙,因为长生不老药只有一颗,后羿舍不得嫦娥,就没有食用,并且交给嫦娥保管。

  有一天后羿出门狩猎,他的一个*诈刁钻、心术不正的土地逢蒙趁机去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落入坏人手中,只能自己吞服,最终成了月亮上的神仙。

  后羿回家之后,悲痛欲绝,发现嫦娥就在月亮上,后羿思念嫦娥,就在后花园里面摆上嫦娥爱吃的东西,祭奠在月宫的嫦娥,后来百姓也知道嫦娥成仙,因此都纷纷在月下祭奠嫦娥,中秋节的风俗逐渐传播开来。

  这些神话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当中,是我国古典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祭月的活动早在汉朝之前就已经存在。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篇五


  最早含有中秋节寓意的一个传说,大概就是以嫦娥为主人公的传说了。相传,在非常遥远的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龙子,就化作了十个太阳,每天照耀着人间,酷热无比,河流开始干枯,土地也开始龟裂,百姓们都民不聊生。此时出现了一位善于射箭的男子,名为后羿,他心怀百姓,看到人们如此痛苦,便拉弓开射,直接将天上多余的太阳都射了下来,从此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里。

  后羿也因此非常具有声望,慕名而来的许多人都向他学习射猎,而其中却混入了一个心术不正之人。后羿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名为嫦娥的妻子,后羿在有一次拜见西王母时获得了一包长生不老药,据说喝了这个药就会化身成仙,但是后羿十分爱自己的妻子,不忍抛下她,于是就将这包药交给她保管。有一天,后羿照常带着弟子们出门狩猎,而那个心术不正之人便称病留了下来,趁着没人,逼入嫦娥的卧室,命令她交出不死药。

  而嫦娥面对这样的情况,情急之下只好自己将药喝掉,于是一瞬间,嫦娥的身体就变得非常轻,飘上了天空里,她不舍得离开丈夫,于是就选择了距离丈夫最近的月亮,在那里生活。而后羿回来之后,得知此事,非常悲痛,他看到月亮上有着嫦娥的影子,于是就为妻子摆了案台来祭祀供奉。而周围的百姓听闻了这件事,也十分伤心,纷纷为善良的嫦娥摆了供桌。于是从此以后,中秋时节供奉月亮的习俗就流传了起来。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看传说寓意.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zi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