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1、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旧引新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学习“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在教学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引导学生交流,说进率,论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算,以便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2、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趣深究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都有所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材的编写也充分地考虑了这一点,设计了课堂、操场、校园等学生熟悉的环境,将所学概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加深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重视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和体验,认识长度单位,建立长度观念
1、在操作中认识“毫米”
首先,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并认识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其次,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增强感性认识。最后通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启发学生列举更多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丰富对1毫米或几毫米的感知。
2、在比较中认识“分米”
首先,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注重分米、厘米及米的比较,通过米尺的介绍,认识10厘米的长度,直接向学生介绍10厘米是1分米,从而建立分米的表象。其次,通过用不同的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强化对分米的直观认识。最后,让学生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进一步在比较中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
3、在体验中感知“千米”
由于“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教材通过加强体验,并借助学生熟知的事物通过推理来认识。例如,在认识千米时,选用学生熟悉的操场跑道来介绍1千米。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认识,如“200米一圈的跑道,5圈就是1千米;400米一圈的跑道,两圈半就是1千米。”为丰富学生的体验,安排学生实际走100米,感受10个100米的长度是1千米。同时,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学生走一走1千米的长度,增强他们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
(三)关注现实情境的创设,认识质量单位
本单元认识的质量单位吨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而且学生在生活中也很难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教材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引导学生观察集装箱、货运火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感受生活中“吨”的广泛应用;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大米和小学生的体重等素材,通过推理帮助学生认识1吨有多重。同时,利用“做一做”中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四)加强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为此专门安排了例题,并且在练习中提供了大量的估测活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地对物体长度或质量进行估测的意识,同时要注意对估测方法的进行指导。首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计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教学“估一估,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时,除了教材中呈现的步行和坐公交车上学的情况外,请家长骑自行车或开车的接送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其次,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最后,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五)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列举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即经历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其次,在反思和交流中,要注意展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列表法有助于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各种方案,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最后,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列表,加深对这一解题策略的认识,感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地位,引导学生估一估再测量,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测量纸条、针线以及线段和身边的实物,如圆珠笔、铅笔、笔盒、粉笔、课桌等长度。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1分米、1毫米、1米、1厘米的长度概念。为今后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不会用直尺来测量,第三是测量的方法不灵活。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正在阅读:
2013年11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能真题及解析(Word版)11-14
现役军人入党申请书范文1000字07-24
小学二年级人物描写作文10篇05-05
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03-04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0-05
2016年企业人力资源师(一级)《专业技能》专项测试题(3)03-06
高一说明文200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09-30
青春拼搏的霸气名言语录08-05
初三激励标语:好学不倦者必成人才!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