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批招生面试,5月20、21日两天举行。考学习潜能、考创新能力、考综合素养,成为各校在挑“尖子生”“特长生”时重点考察的内容。而考生们则普遍反映,想被高中提前录取,市面上泛滥的教辅书、补习班真的没啥用处,而且也与初中进的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没有太大关系。
解题思路更趋多元
“考题很活,大多是能力考查。”在将近四个小时里,大同中学先让学生花十多分钟时间做了两张理科卷,然后开始面试。与语文相关的内容有古诗词问答,就鸟类、蔬菜、电器等与人类的关系给出见解,就某一句名人名言谈感想。英语题是阅读理解、话题演讲、看图说话等。一位参加考试的男生说,题目的难度与以往参加过的冬令营等比较接近,出题者也似乎并不是刻意为了难住学生,相反,通过答题很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的广度。
复旦附中的面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4对4的团体辩论,每人按分工承担辩手角色,由三位教师给出评判。第二部分是先看一场10多分钟的与DNA有关的全英语科技视频,然后回答9个问题,答题既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第三部分是就这几天十分火热的由一位民间“科学家”引出的电荷之争展开实验探讨,既要说理,也要求证,还要找到实验的良策。“有不少题目的解答路径是多元的,是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就看每个人的发散性思维了。”一位女生评价说。
注重考查综合素质
“平时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钞票去补课,竟然基本没用。”考生们这样的感慨正是来自于面试的题目几乎都是“不可准备”的。多所学校不约而同地考学生们对于当下社会热点的看法。比如,“某地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结果被取消了受助资格。对此你怎么看?”还比如,“对于愈演愈烈的课外培训机构辅导班,该做何评价?”……显然,回答好这些问题的功力,是参加“一对一辅导”或请家教所“补”不出来的。
无独有偶。几天前刚刚进行的今年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就有很多学生一走出考场就直呼“平时的补课算是白补了”。因为,作为新高考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考查,特别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今年的生命科学卷为例,据市教育考试院介绍,试题编制的来源多为可靠的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案例,仅靠背书、刷题是难以解答出来的。再看今年的地理等级考,问学生“青藏高原某震区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灾措施”“雄安新区在解决白洋淀‘干淀’问题上可以采取哪些对策”等,不仅考学生地理认知的应用与综合水平,更是要考出学生关心祖国建设的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公办初中照样很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就是示范性高中更青睐于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的生源。因为,近年来坊间流传的说法是“小学和初中要进民办,否则就很难考入公办高中”。许多培训机构在网上发布高中学校生源分类排序,也让大家强化了这种“民办初中有优势”的印象。事实果真如此吗?
就在今年中考提前批录取面试和志愿填报之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在上海招考官微上分析说,4所本市最为热门的高中,去年一共招收1500多名学生,其中,来自公办初中的占43%,看起来似乎来自民办学校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较高,但是在推荐生中,公办初中生占50%,在零志愿及1-15志愿学生中,公办初中生占52%。再看另两所有着所谓“八大高中”之称的示范性高中,去年一共招收600余名学生,其中公办初中生占65%;按招生类别,在自荐生中公办初中生占53%,在推荐生中公办初中生占71%,在零志愿及1-15志愿学生中,公办初中学生占68%。由此看来,市示范性高中的生源主体还是来自于公办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