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时间:2022-11-27 20:0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文档大全网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5382126197834013.jpg

1.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2.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1、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3.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一、东亚:

  1、总括:

  (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总括: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

  (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的高原);

  2、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4.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我国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严重。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同学们要注意:

  (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考查通常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同学们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秦岭(34°N)、大同(40°N);掌握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线特征,如长城、太行山脉、秦岭、祁连山脉等,同学们要掌握其地理意义。

  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一般可从资源、市场、交通三方面进行分析。资源数量和质量具有优势,市场需求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开发条件较好。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和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三废”污染,给山西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力资源越丰富;反之水力资源越贫乏。

  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先要充分利用案例提供的各种数据、图表(气温变化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剖面图等),对流域内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再根据有利因素制定流域发展的方向,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径流量大小与季节变化、河水的流速、河流的通航里程;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经济因素主要有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城市的数量。

5.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一、什么是城市化

  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

  (1)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

  (2)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3)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4)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1)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3、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TN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