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一卷历史: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副标题: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时间:2023-03-06 10:5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不同时代的标志性名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体现的是明清,②体现的是唐朝,③体现的是元朝,④体现的是宋朝,故排序正确的是B项。
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宰相与明代内阁的比较。唐代宰相是君主专制政体下正式的一级国家机构,拥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是,明代的内阁从来就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没有决策权,虽然唐代丞相和明代内阁都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是明代内阁的地位和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不是制度赋予,不同于唐代宰相,B项正确;明代内阁听命于皇帝,不能独立处理政务,A项错误;唐代宰相和明代内阁都没有官吏任免权,C项错误;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的是地方官吏,而明代内阁首辅和唐代宰相均属中央官职,D项错误。
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驳回,据此可知答案为A。宋朝的枢密院主管军事,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清朝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均无封驳权,排除。
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 D
解析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
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内阁权臣乱政的本质。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强化的时期,故A项错误;明朝六部归皇帝直接掌管,并没有被内阁取代,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虽权倾一时,但这是在皇权许可的范围内,并没有达到失控的程度,故D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操纵朝政,均是打着皇权的旗号来实施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君主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6.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6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 C
解析 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始设内阁,明成祖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雍正帝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
7.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与“它”相关的是(  )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职权。据题干材料的表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军机处,军机处在皇帝的授意下辅助皇帝总揽国家大权,故选择D项;A项指的是丞相,B项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两者的长官均为宰相,A、B两项所涉及的官员均非“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故均排除;C项内阁只有“票拟”权,没有题干中所述权力,故排除C项。
8.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明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能够看出,A、C、D三项都是正确的。根据所学可知,内阁可以参与讨论,但没有决策权,内阁的设置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所以应该选B项。
9.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答案 (1)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一级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2)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
解析 第(1)问解读材料三的信息,逐条概括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从明朝内阁的性质、地位角度说明明初阁臣不能等同于丞相的原因。第(2)问综合三则材料反映的现象,从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角度,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10.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答案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解析 “政治形态”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提炼即可。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应与宦官参政、牵制甚至控制内阁有关。
易错题: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理解不到位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的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相结合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错解] B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理解“封建”的含义。
[正解] A
[解析] 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是指封邦建国时期,“帝制”阶段是指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故A项正确;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学为专制王权披上了神权的外衣,故排除B项;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不正确;“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UM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