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作业本答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作业本答案【六篇】

副标题:八年级上册历史作业本答案【六篇】

时间:2024-03-16 05:2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二#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作业本答案【六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一)

  1、巴黎和会

  2、1919;外争主权;北洋军阀

  3、工厂;北京;上海;无产;释放被捕学生

  4、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新民主义革命

  (二)

  5、6、7、

  DCD

  二、(一)

  8、1921;上海;毛泽东;嘉兴

  9、*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陈独秀

  10、工人阶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二)

  11、12、13、

  DAC

  自主思考

  14、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导航

  重点解析

  一、1、(1)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目的:唤醒民众,起来斗争。

  (2)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由学生运动发展成无产阶级为主力的爱国运动。

  (3)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二、

  2、(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11年,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依旧受奴役、压迫。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5)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问题探究

  3、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典题赏析

  A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

  DCBC

  5、6、7、8、

  CABB

  能力提升

  一、

  1、2、3、4、

  DDAB

  5、6、7、/

  CDA/

  二、

  8、(1)材料一中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材料二中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学生,后来的主力军是工人。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没有。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3)材料二中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北伐战争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一)

  1、第一次全国代表;国共两党;国民革命

  2、黄埔;周恩来;国民革命军

  (二)

  3、D

  4、A

  二、(一)

  5、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6、1926;湖南;湖北;叶挺;北洋军阀

  7、蒋介石;汪精卫;国民革命运动

  (二)

  8、9、10、

  BCD

  三、(一)

  11、南京;国民政府

  (二)

  12、C

  13、C

  自主思考

  14、领导了国民*,建立黄埔军校,进行flt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

  导航

  重点解析

  一、

  1、(1)*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统一全国

  (2)就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蒋介石、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民主革命的目的没有实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

  2、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北伐军的英勇作战、工农群众的支持配合等。

  问题探究

  3、要想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坚持武装斗争。

  典题赏析

  B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

  BAAD

  5、6、7、8、

  AABB

  能力提升

  一、

  1、2、3、4、5、

  ABCDB

  二、

  6、(1)办学方针: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国民党革命时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一)

  1、1927;南昌;国民党反动统治;人民军队

  (二)

  2、3、4、

  BAA

  二、(一)

  5、毛泽东;秋收起义;农村

  6、井冈山;井冈山革命

  7、朱德;陈毅;毛泽东;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

  8、9、10、

  BBB

  自主思考

  11、中国军队的摇篮是南昌;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是瑞金

  导航

  重点解析

  一、

  1、(1)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有了自己领导的革命武装;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革命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

  2、(1)共同之处:都是进行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攻打中心城市)。

  结果: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遭受重大挫折。

  (2)转变:从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影响:开辟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问题探究

  3、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典题赏析

  B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

  CABA

  5、6、7、8、

  CACC

  能力提升

  一、

  1、2、3、4、

  DBBD

  5、6、7、/

  DDB/

  二、

  8、(1)图一:南昌起义。图二:井冈山会师。

  (2)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改编军队,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一)

  1、第五次反“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2、1934;中央根据地;贵州

  3、1935;遵义;毛泽东;毛泽东;党;

  红军;革命;生死攸关

  (二)

  4、5、6、

  DBB

  二、(一)

  7、四渡赤水河;金沙江;泸定桥;1935;吴起镇

  8、1936;红二方面;红四方面;红一方面

  9、党和红军的;转危为安

  (二)

  10、11、12、

  BCB

  自主思考

  13、《长征》创作于1935年10月,主要是反映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经过。

  而从文学角度,诗中的“三军”是泛指,可理解为红军部队。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7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胜利会师。

  导航

  重点解析

  一、

  1、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

  2、(1)自然险阻,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党内矛盾,复杂的民族关系。

  (2)艰苦奋斗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等。

  问题探究

  3、(1)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江西瑞金(中央根据地)——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

  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夹金山)——毛儿盖

  ——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三军会师)

  (2)中国革命历程是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

  典题赏析

  B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

  BBCC

  5、6、7、8、

  BDCB

  能力提升

  一、

  1、2、3、4、

  DBCB

  5、6、7、/

  BAC/

  二、

  8、(1)红一方面军已经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会师;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还在长征途中。

  (2)红军的失败体现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

  胜利体现在长征取得了胜利;敌人的胜利体现在占领了红军原来的根据地,

  失败体现在没有实现“围剿”“追

  剿”的目标。

  (3)“宣言书”指长征使全世界都认识到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的战斗力;

  “播种机”指红军长征途经11个省,长征的过程也是向沿途播撒革命火种的过程。

  (4)长征胜利的意义:①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③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第14课难忘九一八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一)

  1、1931;日军;柳条湖;九一八事变

  2、内战;局部抗战

  (二)

  4、5、6、

  CAD

  二、(一)

  7、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8、逼迫蒋介石抗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双十二

  9、和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和平;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

  10、11、12、

  CBA

  自主思考

  13、应该和平解决。因为西安事变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如果处死蒋介石,

  中国就有可能陷入群雄割据的内战局面,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

  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宿怨,

  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导航

  重点解析

  一、

  1、(1)满蒙资源丰富,日本人对满蒙早有图谋;日本人有用武力占领和吞并东北的意图。

  (2)柳条湖事件是日军蓄谋制造的,并借此进攻中国北大营,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二、

  2、(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二lE军执行不抵抗政策,日军迅速占领了沈阳城,不到半年,东北沦陷。

  (2)“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是:要抵抗外来日本的侵略,必须先“围剿”红军,安定内部。

  “先求国内统一”的实质是:不惜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先消灭共产党和红军。

  (3)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问题探究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典题赏析

  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

  DBCD

  5、6、7、8、

  CCDB

  能力提升

  一、

  1、2、3、4、

  BDDB

  5、6、7、/

  CBC/

  二、

  8、(1)态度:对日军实行不抵抗政策。

  后果:东北沦亡。

  (2)目的:逼蒋介石抗日。

  变化:使国共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初步形成。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一)

  1、1937;7;7;卢沟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2、全国性的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

  八路军;新四军

  (二)

  3、4、5、

  CDC

  二、(一)

  6、1937;12;南京;重庆

  7、南京;*;三十万

  (二)

  8、9、10、

  DBA

  自主思考

  11、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日本侵华规模在扩大

  导航

  重点解析

  一、

  1、(1)背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局面: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2)精神:团结御侮,坚贞不屈。

  二、

  2、关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原因:日本不断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形成。

  三、

  3、(1)特点:有组织、残暴等。本质:凶恶、残暴。

  (2)掩盖罪行,美化侵略。

  问题探究

  4、日本妄图侵略整个中国、最后灭亡中国是蓄谋已久的。

  挑起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士兵失踪,只是借口而已。

  事实上,日本侵略者公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人的作战演习,

  这本身就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肆意践踏,是对中华民族的武装挑衅。

  而且日军之所以选择卢沟桥为“演习”地点,就是因为卢沟桥是扼守北平的咽喉,

  是日军南下扩张必绎的交通要道。

  典题赏析

  C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

  CCBC

  5、6、7、8、

  BADC

  能力提升

  一、

  1、2、3、4、

  DCCC

  5、6、7、/

  DDD/

  二、

  8、(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日本占领我国东北三省。

  (2)由不抵抗到抵抗。

  政策变化的原因:中华民族危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答应

  联共抗日;日本侵华战争规模扩大,直接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

八年级上册历史作业本答案【六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W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