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测试题

时间:2024-10-26 20:0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测试题》,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篇一】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残垣(yuán)卜筮(pǔ)伶俜(líng)血浓于水(xuè)

  b.否泰(pǐ)分外(fèn)坍圮(pǐ)挥斥方遒(qiú)

  c.偃仰(yǎn)机杼(zhù)案牍(dú)载歌载舞(zǎi)

  d.踟蹰(chí)哽咽(yàn)子衿(jīn)殚精竭虑(dàn)

  2.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11年第二届新浪微博微小说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赛作品要符合穿越小说的特征,且短小精悍,形象鲜明,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平易近人的语言文字。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广大微博用户有权揭露非原创作品,主办方有权收回颁发给非原创作者的奖品。

  a.如火如荼b.短小精悍c.平易近人d.揭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近日有点烦,两件馆藏品——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被质疑为假的仿品。

  c.x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对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到冲击表示“非常遗憾”,并今后将防止此类袭击事件不再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读着那光怪陆离的青松,读着读着,终于读出了生物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因为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造环境,创造自我的过程,这也是适者生存的规律。

  ①只要坚持着一种信念②创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间来③就能够适应、改变这种环境和条件④不管当时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如何⑤凡是有着强烈生存欲望的生命

  a.⑤①④②③b.④①⑤②③c.⑤④①③②d.①⑤④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b.七月既望(望:农历十五或十六日)

  c.下江陵(下:往下游走)d.山川相缪(缪:萦绕)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不可乎骤得/儿寒乎?欲食乎?b.月出于东山之上/多于南亩之农夫

  c.顺流而东也/而望幸焉d.固一世之雄也/千万人之心也

  7.选出与例句“而今安在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之二虫又何知

  c.秦人不暇自哀d.而又何羡乎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

  b.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景、情融合,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c.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流露出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d.苏轼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这种复杂的情感态度,决定于儒、道、佛等文化在他身上的综合积淀。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7分)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分)

  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⑴诗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忧愁不能寐”?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⑵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忧愁不能寐”的情状?请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

  ⑴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⑶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⑷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氓》)

  ⑸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蒲公英高晓云

  有一种野菜,母亲亲切地叫它“黄黄”,儿时的我一直学着母亲的叫法叫它“黄黄”。它有细密的花瓣,每一层花瓣又都排列得那么整齐划一,最先舒展的排列在花朵最外边,细而长,像极了那一把把江南女子撑着的油纸伞。

  小黄花虽小,开起来也有别样的傲气。在万物复苏伊始,在燕子还未归来之际,在草儿才开始探头探脑之时,只要春过处,它不择环境、不择冷暖,只要泥土吐露芬芳,那朵朵小金花,就以一个家族的霸气开的娇艳无比、开的高高低低、一泻千里。

  当花落之时,它又变成另一种样子的小灯塔,像一颗颗绿色的桃心。没有花苞那样饱圆润,但桃心形长得却非常的标准、可爱。此时,花茎将它举得更高了,慢慢地、默默地不知什么时候,从桃心似的灯塔里孕育出了它的种子,那一个个种子都插上了仙子的翅膀,慢慢被释放了出来。它们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十分亲密,瓜子仁形的细小的种子每人手中都高举着一个棉花糖,好像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它们的小集体整体呈现出来就变成一个个毛茸茸的圆球了,圆得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微风的召唤中,对飞行技术轻车熟路的“小伞兵”们就开始了它人生中的美好的旅行,脚步停留在哪里,下一次春来,那里便是一道绚丽的风景!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蒲公英。

  春天来时,母亲就一手挎着芨芨草编成的小篮,篮子里随手放上两把小铲子,一手带着蹒跚学步的我,在田埂边、在沟渠里找寻着蒲公英。不一会儿母亲就铲满了一篮。回到家,母亲将藏匿在其中的泥沙洗得干干净净,“黄黄”的叶子都发亮了。之后在开水锅里烫熟了,捞出又放进冷水里漂一天。母亲说这样漂了苦味就淡了,味道就更鲜美了。漂完后,母亲又把水攥干,切段放进盆里撒了盐、花椒,用熟油过了一遍,加上味精拌匀又加了少许的醋继续拌匀。母亲夹起一筷子尝了尝说:“好香啊!”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涩涩的苦味是不合我的口味的。渐渐长大了,尝过了很多菜,相比之下,才尝出“黄黄”留在最后的清香、合口、出淤泥而不染。上了小学后我也能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手挎篮一手拿铲,寻觅蒲公英的身影了。每到春天,寻觅它成为了我童年的趣事,也成了我人生中的美好而幸福的回忆。

  而今,我已初为人母。每到春天,恰巧碰到母亲农闲时,我会随着母亲、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人一个小篮,一人一把小铲,我挎着母亲的臂弯,孩子挎着我的臂弯,三人连接成一个一字长阵,选择在一个阳光大好的下午,迈着悠闲的步子,在田间地头甜蜜地寻找着或吐绿或芬芳的蒲公英。

  我们就这样享受着阳光洒满田间地头、洒满全身的温暖,还有三代亲情,在平整的田间、在柔软的田埂边寻觅着。我想:蒲公英之所以有这样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因为它有着成千上万个像小伞兵似的种子,还因为它那不挑剔、不高傲,生在哪里哪里就是家那样随遇而安的品xb!

  又一个春来时,母亲打电话询问我:“吃不吃‘黄黄’?”谁料,星期一的清晨,我刚到单位门口,门房大爷就说有人给我带东西了。原来母亲托人将“黄黄”从乡下带到便车上,辗转又带到了我的手上。清晨7:30,我的手里已经扎扎实实捧着一袋包装完好的“黄黄”。“黄黄”于手掌之中,还是温热的!

  母亲对她的“黄黄”依然热情不减。其实,它的味道一直以来都是苦的,哪怕是在被烫熟漂了一晚上之后,也还是苦的。在她小时候那个挨饿的年代里,“黄黄”曾救过许多人的命。那是怎样的一种喜爱与感激之情啊!渐渐的,我在无形之中也开始逐年逐年地越发喜欢它了,不仅喜欢它金黄色的、灯塔似的小花,喜欢它的小种子拉开小伞破釜沉舟地放飞着自己的梦想那样的魄力,喜欢它飞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那样随遇而安的心胸,更喜欢能带着孩子跟着母亲一起找寻它小巧的身影的那一份温馨,那一份挚爱亲情。

  此刻,我竟是这般固执,这般固执地想念“黄黄”,想念那个把蒲公英叫“黄黄”的人。

  12.文章首段写道:“有一种野菜,母亲亲切地叫它‘黄黄’,儿时的我一直学着母亲的叫法叫它‘黄黄’。”请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3分)

  13.文中的“蒲公英”有什么内涵?请联系全文作简要的分析。(3分)

  14.文章叙述的是“我与母亲”,为什么却以“蒲公英”为标题?(4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黄黄”有细密的花瓣,且排列整齐,细而长,像“一把把江南女子撑着的油纸伞”,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蒲公英的形状。

  b.蒲公英“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十分亲密”“好像要开一场盛大的宴会”,凸显“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道理。

  c.文章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母亲采撷“蒲公英”的场景,不仅回忆了往昔生活的苦涩,也衬托出今日生活的甘甜。

  d.“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蒲公英”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蒲公英的“形”过渡到写蒲公英的“神”。

  e.文章中两次描绘了“我”与“母亲”“一手挎篮一手拿铲”,寻觅蒲公英的场景,不仅因为蒲公英清香可口,也因为它蕴含着一分真挚的亲情。

  四、本大题2小题,共9分。

  16.将下面的三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3分)

  ①“倒按揭”是养老的一种方式。

  ②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房屋产权拥有者抵押自有产权的房子。

  ③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综合评估一些因素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

  17.请你为学校第十二届校运会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不少于60字(含标点符号)。(6分)

  五、本大题1小题,共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生活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积极、乐观、豁达、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

  请以“人生需要正能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符合文体要求;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700字。

【篇二】

  第Ⅰ卷(积累与运用共36分)

  一、选择题(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B、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

  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B、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C、且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秦王还柱而走夜缒而出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诚能得樊将军首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相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两个“诚”字不同

  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不同

  5、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④欲呼张良与俱去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此亡秦之续耳⑦竖子不足与谋⑧沛公安在⑨唯利是图

  A、①⑤⑨②⑥⑧③④⑦B、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D、①⑧②⑨③④⑦⑤⑥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樊於期乃前曰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⑧素善留侯张良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B、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

  C、①⑦③④⑤②⑥⑨⑧D、①⑦③④②⑥⑨⑤⑧

  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⑥秦王目眩良久⑦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A、①③⑥B、①④⑧C、④⑤⑥D、②⑤⑧

  二、(16分)

  8、翻译课文中的句子。(6分)

  ①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分)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戴望舒《雨巷》)

  ③满载一船星辉,----------------。

  ④但我不能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⑥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⑦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⑧真的猛士,---------------,----------------。

  ⑨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6分)

  10、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3分)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答:

  11、请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暂不考虑平仄)。(3分)

  上联:智勇毛遂真名士

  下联:

  第Ⅱ卷(阅读与鉴赏共44分)

  四、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位,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人死后时间长久则尸体腐烂出虫,指死不得葬。

  12、对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倍: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如果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敌:敌人、仇敌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召田叔问之曰皆白衣冠以送之

  C.臣等请为乱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事先就想到起用孟舒。他用人谨慎,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孟舒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其为云中太守。

  五、文化经典阅读(10分)

  15、阅读下面《论语》中三段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子去仁,恶乎成名?(3分)

  译文:

  ②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3分)

  译文:

  (2)阅读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对富贵和贫贱的态度。(4分)

  答:

  六、文学名著阅读(4分)

  16、《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巴金《家》)

  答:

  七、诗歌鉴赏(6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ēn):嫌怨。焙(bèi)茶:用微火烘烤

  ①作者在诗中刻画了山农怎样的形象?(2分)

  答:

  ②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答:

  八、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拯救教师的“绝活”

  沈国全

  相对于老一辈的学者,现在的教师们还有多少“绝活”?如今的教育界,又有多少“绝活”濒临灭绝?

  王钟翰先生在《孟森先生与邓洪二师》一文中有一段令人心驰神往的描写:记得我听邓师讲义的情景,师年未四十,身材中等,终年长衫,冬日则红顶瓜帽马褂。授课时神态端庄自然,娓娓道来,上下五千年,历的重大事件,经他条分缕析,顿时疑团尽解。邓师精熟史籍,从不带书本大纲之类笔记本上课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直似藏于胸中,随时引用,顺手以八分体书于黑板,板书遒劲有力,同学莫不佩服之极……

  从王钟翰先生的描述来看,邓先生的“绝活”是:超强的记忆力与“精熟史籍”,还有“板书遒劲有力”,令“同学莫不佩服之极”。

  还有一篇文章讲述“讲台上的名家风采”,请允许我大段引述,和大家一起领略大师们的风采——

  辜鸿铭:这个清末国学大师在上课之前先和学生约法三章:1.他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致礼;下课后,他先离去,学生再走。2.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上课检查若背不出,不许坐,要一直站到下课。3.能受得住约束的听课,受不了的可趁早退堂。如此做法,现在的大学教师一般不会这么做,中学教师一定不敢这么做。可他要求虽严,但古文烂熟于胸,英文又呱呱叫,加上诙谐幽默,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梁启超:他给清华大学学生讲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先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他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往往张口即诵,偶尔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马想起,又继续大段大段往下背。有时讲课讲到要紧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或狂笑,或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而涕泗滂沱。听他的课,实在是种享受。

  ……

  可见,作为文科的教师,“绝活”主要有:背功、写功、书功、演功、诵功、唱功等。而“写功”中的古文写作、对对子、古诗词创作现已几乎成为“绝”活,五十岁以下的教师大概没有几位掌握这些本领了。其次是对传统戏曲的“唱功”,随着传统戏曲的衰微而真正成为“绝”活了。“书功”,尚有部分爱好者学习着,不过随着电脑的普及,再下一代可就难说了。“诵功”中的对古诗词曲的吟诵已然成为“绝”活,我们只能在电视上领略几位八九十岁的老先生吟唱了。

  时代在发展,某些技艺的失传也许属于正常情况,但是,作为教师基本功的这些“绝活”还是不要让它失传的好。这些“绝活”是构成一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这些“绝活”,还奢谈什么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多媒体也许可以取代部分“绝活”的魅力,甚至比人做得更“绝”,但那只是“机器的魅力”而不是人的魅力。而教育最终还是要靠“人”的“心灵交流”来完成的。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呼吁——

  拯救教师的“绝活”!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18、文中的辜鸿铭和梁启超各有“绝活”,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位的“绝活”。(4分)

  答:(人名)的“绝活”是:

  19、请结合具体的语境,写出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绝”字不同意思。(4分)

  (1)“写功”中的古文写作、对对子、古诗词创作现已几乎成为“绝”活……

  (2)多媒体也许可以取代部分“绝活”的魅力,甚至比人做得更“绝”……

  答:(1)(2)

  20、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要拯救教师的“绝活”,其理由是什么?(4分)

  答:

  21、你希望自己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绝活”?为什么?(3分)

  答:

  第Ⅲ卷(作文共70分)

  九、作文(70分)

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测试题.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x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