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礼运第三十二-孔子家语:礼运第三十二

副标题:孔子家语:礼运第三十二

时间:2024-10-02 16:3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礼运》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论述礼义的本原和礼制的演变。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孔子家语:礼运第三十二。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①,与于蜡②。既宾事毕③,乃出游于观④之上,喟然而叹。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⑤,与三代之英⑥,吾未之逮⑦也,而有记焉。”

  【注释】

  ①司寇:官名。掌刑狱纠察等事。

  ②与于蜡(zhà):参与蜡祭。周代于十二月合祭百神,叫蜡。

  ③既:已经。宾:陪祭者。毕:完毕。旧注:“毕宾客之事也。”

  ④观:宫门外阀。旧注:“观,宫外门阙,《周礼》所谓象魏也。”

  ⑤大道之行:此指三皇五帝时,大道通行。大道指上古五帝所遵循的社会准则。

  ⑥三代:指禹、汤、文武时代。英:英才。

  ⑦未之逮:没赶上。

  【译文】

  孔子担任鲁国司寇时,曾参与蜡祭。宾客走了以后,他出来到楼台上观览,感慨地叹了口气。言偃跟随在孔子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从前大道通行的时代,及夏商周三代精英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而有些文字记载还可以看到。”



  【原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不独子其子③。老有所终④,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⑤,不必为人⑥。是以*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⑦。”

  【注释】

  ①讲信修睦:讲求信用,和人们和睦相处。

  ②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奉自己的父母。

  ③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④终:指安享天年。

  ⑤力恶其不出于身:恶:唯恐,恐怕。旧注:“言力恶其不出于身,不以为德惠也。”

  ⑥为人:《礼记·礼运》作“为己”。

  ⑦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

  【译文】

  “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大家所公有,选举贤能的人,讲求诚信,致力友爱。所以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双亲,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社会上的老人都能安度终生,壮年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鳏夫、寡妇、孤儿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人们厌恶把财物浪费不用,但不必要收藏到自己家里;人们担心自己的智力体力不能得到发挥,但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因此*诈阴谋的事不会发生,盗窃财物扰乱社会的事情不会出现。所以家里的大门不必紧锁,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原文】

  “今大道既隐①,天下为家②,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则为己,力则为人。大人世及以为常③,城郭沟池以为固。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而选④,未有不谨于礼⑤。礼之所兴,与天地并。如有不由礼而在位者,则以为殃⑥。”

  【注释】

  ①既隐:已经隐没衰微。

  ②天下为家: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天下。

  ③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

  ④由此而选:选:选拔。旧注:“言用礼义为之选也。”

  ⑤谨于礼:谨慎地遵守礼法。

  ⑥殃:灾祸。

  【译文】

  “如今大道已经衰微,天下为一个家族所私有,人们只敬爱自己的双亲,只疼爱自己的子女。财物想据为己有,出力也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财物和权位世代相传已成常事,建筑城郭沟池作为防御工事。夏禹、商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这个时代产生的,他们之中没有一人不依礼行事的。礼制的兴起,与天地并存。如有不遵循礼制而当权在位的,民众把他视为祸殃。”

  【原文】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①也。”

  孔子曰:“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列其鬼神②,达于丧、祭、乡射、冠、婚、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礼正矣。”

  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礼,何也?”

  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也③。吾舍鲁何适?夫鲁之郊及禘皆非礼④,周公其已衰矣⑤。杞之郊也禹⑥,宋之郊也契⑦,是天子之事守⑧也。天子以杞、宋二王之后。周公摄政致太平,而与天子同是礼也。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⑨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大嘉。”

  【注释】

  ①急:急需,紧要。

  ②列其鬼神:参验于鬼神。

  ③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二人均是昏庸残暴之君。伤:败坏,损坏。旧注:“幽厉二王者,皆伤周道也。”

  ④郊:在郊外祭天。禘:天子诸侯的宗庙五年祭祀一次称禘。非礼:不合乎周礼。

  ⑤周公其已衰矣:指周公定的礼已经衰微。因周公封于鲁,故云。旧注:“子孙不能行其礼义。”

  ⑥杞之郊也禹:杞国的郊祭是祭祀禹。

  ⑦契:传说中宋的始祖,帝喾之子,母为简狄。

  ⑧守:保留。

  ⑨祝嘏(gǔ):祭祀时致祝祷之辞和传达神言的执事人。

  【译文】

  言偃又问:“这样的话,礼就是很紧迫的了?”

  孔子说:“礼是先代圣王用以顺承自然之道来治理人情的。它参验于鬼神,贯彻在祭、丧、乡射、冠、婚、朝聘等礼仪上。因此圣人就用礼来昭示天道人情,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言偃又问:“现在在位当权的人没有知道遵循礼制的,为什么呢?”

  孔子说:“唉,可悲呀!我考察周代的制度,自从幽王、厉王起就败坏了。我舍弃鲁国又能到哪里去考察呢?可是鲁国的郊、禘之祭已不合乎周礼,周公定的礼看来已经衰微了。杞人郊祭是祭禹,宋人郊祭是祭契,这是天子的职守。也因为他们是夏、商的后裔。周公代理执政而使天下太平,所以用与天子同样的礼仪。至于诸侯祭祀社稷和祖先,上下的人都奉守同样的典章制度,祝嘏不敢更改原有的礼制,这叫做大嘉。”

  【评析】

  《礼运》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论述礼义的本原和礼制的演变。孔子首先赞扬了五帝三皇的“大同”世界,认为那是人类历最完美的时期。那时大道行于世,天下人皆知为公,人们推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讲究信用,和睦相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谋不兴,盗窃乱贼不作,称之为大同。到了夏、商、周三代,社会由“大同”进入“小康”,社会财富成为私家之物,国家政权也为一家所有,父死子继,因此诈谋和战乱不断。而此时的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以礼治理乱世,使天下复安,他们是小康时代最杰出的人物。到周幽王、周厉王时礼制衰微。孔子根据这种情况,论述了礼的重要、礼的起源,以及祭祀、死丧等各种礼节,以正君身,以治理社会。“大同小康”的学说对后世发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创建“大同”世界成为人们美好的社会理想。

孔子家语 :礼运第三十二.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9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