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语文理解句子知识点总结

副标题:高中语文理解句子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3-22 00:11: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以下由©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高中语文理解句子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如何理解重要词句是高考阅读常考题。新《课标》对此的表述:“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高考要求:“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能分析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命题角度一:理解词句的语境意义
★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篇,同一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这不同的意义与情感。特级教师章熊说:“离开语境的语意理解,往往都是错误的。”
【上下文语境】
示例1:“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之勺》张炜)
学生答案:今天以不同以前的方式接触歌德,接近伟大的灵魂。
分析:得0分。答案语言颇多,但就是没有告诉读者“另一种方式”是什么方式。结合语境,上段是写作者通过阅读歌德作品的方式;而这“另一种方式”是指作者来到了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文段意义或情感的语境】一段话往往都有一个中心或表达的主要情感,这个中心或情感对段内语句的内容与情感有约束作用。
示例2:如何理解“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3分)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 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王清铭《杏花春雨江南》)
学生答案:这句词意境美,诗句承载的朦胧浓郁的情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分析:得1分。文章开头道: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作者运用“杏花春雨江南”诗句流传一事,是为了支撑开头这个说法。所以读者之所以获以共鸣,源自诗句意境的优美与诗句让人感受柔情与思念情结。
答案:诗句展现江南杏花春雨的优美意境,让人感受柔情与思念情结,激发读者情感共鸣。
忠告:对句子语意或作用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去体味与把握,千万不可无视具体语境仅凭过去的或通常的理解去想当然。
命题角度二:理解词句的修辞功能
重要句子,往往是概括行的句子,语句往往含蓄。而含蓄的句子,又往往采用修辞手法,语句有谁能生动蕴藉的特点。而能否品味隽永语句,捕捉情感指向与思想内涵,是见语感能力强否的突出体现。
【注重段落情感指向】应用修辞是为了使文章更能生动地表情达意,段落中的情感态度与思想的表达是修辞使用的最终目的。
示例3:划线处为什么要“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来描摹古遥天蔽日树?(3分)
相关语段:
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有考生写:“巨大的笼子”这个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写出“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的情景。
分析:这仅得2分,生动形象是修辞的语言修饰功能,但表情达意的功能没有体现,从文后的情感修饰词“疲惫”“无奈”等可见父子俩神情的焦急、无奈,可见组综合是用无形的网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
【参考示例】凸显了迷路的父子俩受困于密林之中欲出而不可得的那种焦急、无奈的心境。
命题角度三:理解词句的结构作用
重要语句,往往还在结构上承担了起承转合的作用:1.文首句:①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③埋下伏笔设置悬念④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⑤总领下文;2.文中句:①前后照应②承上启下(过渡)③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①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②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③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考虑语句的位置与在文章的地位】思考两点:(1)表达什么意义(2)结构起这什么作用。
示例4:文章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目的何在?(3分)
相关语段: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有学生答:表达出作者成年后对生活的感悟。
分析:这只得1分。结尾的位置,我们还要在整体上思考:(1)是否在回扣开头或标题;(2)是否设问启思,在引导读者思考;(3)是否在升华主题或深化情感。
正确答案:还要加上:回扣(或呼应)文题;深化文章中心(或主题)(注:中心:掩门、叩门等人与人之间的不经意的点点关怀与温暖,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示例5: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析。(3分)
相关语段:
在满天满湖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给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区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学生答案:强烈表达了对和平团圆的期待(或渴盼)。
分析:得1分,考生仅从字面语意中感受作者思想或情感,而没有结合结构位置,体味作者的用心:(1)此为结束语,起着篇末点题的作用,让读者明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2)此为结尾反问句,启人思考,给读者留置思想的空间。
参考答案:(1)此为反问句,强烈表达了对和平团圆的期待(或渴盼)(2)此为结束语,起着篇末点题(或卒章显志)的作用。(3)此为反问句,启人思考,意味悠长。
【强化训练】
一、如何理解划线句子。
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标准。
答案示例: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或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人的选择和需要。
二、如何理解画线句子
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答案: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都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

高中语文理解句子知识点总结.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f2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