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43小题,1~38题,每小题1分,39~43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君王自命‘天子’,君主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
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
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2.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
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
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
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3.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有利于
A.提高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宰相制度走向解体
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
5.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6.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
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
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
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7.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
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这反映出
A.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D.民族融合推动民间信仰变革
8.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
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9.“由洋务运动所造成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深刻地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这段材料
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
B.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发展
D.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
10.梁启超曾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翻译西书为第一义……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会于中国者,相继泽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这反映了当时
A.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 B.民族觉醒促进变革意识发展
C.多读西书是宣传革命的手段 D.国人传统知识结构根本动摇
11.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
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
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这一规定表明清末教育改革
A.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B.依旧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C.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发展 D.带有明显的专制烙印
12.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述,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13.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
A.对太平天国的惋惜 B.对民主政治的担忧
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14.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
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15.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
16.《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完成工业化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17.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的慢的真意味。”“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其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反对使用现在交通工具 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排斥近代西方文明 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18.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 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
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 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
19.“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
20.毛泽东于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新经济政策”:“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
又搞资本主义。”这表明新中国
A.已成功完成对私营工商业改造 B.曾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做出探索
C.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产生怀疑 D.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
21.古代雅典城邦,会于每年冬天在每个部落提供的多名人选中选举产生一百多名官员包括
步兵及骑兵指挥官、财政官员及主管宗教事务的官员,之后会对这些官员进行职前训
练及测试,好在古希腊仲夏新年时使这些官员顺利投入工作。这说明古代雅典
A.坚持代议制民主原则 B.注重部分官员的专业化发展
C.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D.在城邦内部实行直接民主制
22.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坚持司法公正的原则
C.既呆板而又有弹性 D.维护贵族利益的宗旨
23.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24.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
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25.“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6.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B.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C.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D.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分权
27.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
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28.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B.《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C.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D.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9.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劳动分工的社会性别化。“女性缺失技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有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 B.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C.导致了技术竞争的加剧 D.加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
30.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
年份 纺织品 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 煤
1865—1870 54.2 26.3 5.4
1886—1888 59.5 35.3 10.4
1895—1897 55.9 37.9 15.8
1907—1909 87.6 76.5 40.3
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A.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
B.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C.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
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地位
3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
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A.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
32.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33.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
年份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
1929 38% 43% 19%
1933 22% 25% 53%
1935 21% 23% 56%
A.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B.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
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
34.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力量 D.斯大林体制建立
35.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经济改革,下令解散工商业中享有特权的家族型私人垄断企业。此项举措
A.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B.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清除了法西斯势力的经济基础 D.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36.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D.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
37.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38.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有三个重要变化,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均和人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二是欧洲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三是美国一反20世纪80年代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地位下降的趋势,经济获得强劲发展。这些变化从侧面反映出
A.世界经济格局影响政治格局 B.冷战后世界单极化趋势增强
C.世界多极趋势始于冷战结束 D.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区域内
39.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
以下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D.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40.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
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着和迷恋的葡萄酒、服
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
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过程 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
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 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
41.在西方近现代文化,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
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
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
书读的津津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42.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
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经过放射性碳14测定、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
古字比对等五种技术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对此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
A.流传的古代文献大都符合历史事实
B.对历史文献的多重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C.判断历史现象需要多种材料的印证
D.历史记载只有经过考古证实方才可靠
43.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
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
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B.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D.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第Ⅱ卷(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4、4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6—4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4.(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洪武后期开始,明代官方的户口统计数字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即
便是在“仁宣盛世”时,官方的户口统计数字也只有900多万户,5000余万口。较洪武十四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事实上,明代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中叶后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使明代的实际人口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从洪武二十六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150年中,北方五省的实际人口即1550万人增至267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3.4‰。南方地区虽然农业可开发土地的数量不如北方,但由于农业生产力的相对提高、商业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也相对增强,并促动了人口的潜在增长。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尽管19世纪期间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时欧洲大陆的人口却是1750年时的3倍以上。此时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农、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俄国以西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饥荒已成为对过去的回忆。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此外死亡率也因预防或治愈疾病而急剧下降。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 —— 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 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因而,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以致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平衡。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中西方人口变化谈谈你的认识。(4分)
4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
时间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 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到1978年以前 共12人36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达赖叛逃、“大跃进”、文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等
1978年以后 共40余人近百次。国家政要仍占据封面人物的主流,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8次。1996年,女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李泽锴(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企业家)、吴仁宝(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 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逝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影星进军国际影坛、港澳回归、SARS病毒(非典)、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等
材料反映了“中国形象”的多种变化趋势。请你选取其中一个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12分)
请考生在46、47、48、49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6.(15分)【历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自秦汉以来即已建立起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制度。秦始皇时期颁布“初令男子书年”的法令,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赀算的征收,所有人亦均需登录年庚,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隋唐时期“手实”(户主自己具状申报户内人口、田宅)成为户口调查登记的基本方法,户籍大体上按人口、公课、土地三部分登载,天宝以后“公课”部分逐渐消失。此外在户口的调查登记方面还有法律的保障,《唐律﹒户婚律》规定了对隐漏户口的惩罚办法。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清初户籍制度亦沿用明代的黄册,但战乱后的地荒丁亡使黄册失去原有意义,顺治三年诏令天下“编审人丁”,但其主要是纳粮当差的财政意义,无补于知悉实有人口数额。随着“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6分)
47.(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五卅惨案”,中共领导的总工会与虞洽卿领导的总商会成为尖锐对立的两大阵营,前者以“*帝国主义”“*军阀”等激进目标为号召,站在了道义的高地上,后者则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缩小事态,平息风波”,被基层民众视为“走狗”和“商贼”。……在“四一二”事变发生的前几年,企业家阶层出于对军阀统治的失望,已经对强权政治采取了一种明显的迁就态度,并对专制产生了一种怀念之情。……与此同时,新崛起的劳工阶层又让他们感到陌生和恐惧,这更加增强了他们寻求国家强权保护的愿望。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等
材料二 在1927年,中国的资产阶级不仅是对无产阶级的背叛,同时也是对自身的背叛。
——据[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对自身背叛”的含义并分析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对自身背叛”的历史影响。(5分)
48.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而且在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的关系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大约早10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各国都能逐渐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作出自己的决定。工业不必再同苏联或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工业结合在一起。相反,其趋势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独立,工业和农业的回旋余地更大,同西方的贸易更多。例如,1960年至1964年间。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同这种经济上的缓和与放宽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同西方国家缔结文化协定、减少对外国广播的干扰、增加旅游业、给外国记者以更大的自由、允许更自由地放映西方电影、发行西方书籍和刊物……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23日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6分)
4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海瑞,广东琼山人,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文、平赋税,井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赍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产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吏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赍官污吏退田还民,进有“海青天”之誉。
——摘编自《海瑞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治理地方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时代的“海清天”现象。(9分)
正在阅读:
16年甘肃省冬季高中学考历史历年真题10-25
神奇的能力作文700字07-15
我爱秋天作文300字10-01
早安祝福语2023年短信大全01-29
我的卷笔刀作文350字10-12
2021贵州省毕节市广播电视台面向全市择优考调公告07-12
爱的日记12-31
2018年西藏高考大纲:汉语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