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宠爱|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10篇】

副标题: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1-09-07 09:25:0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得体会# 导语】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尽可能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很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安全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分享的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10篇】,欢迎您的参阅。

1.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于全党上下无异于是一场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政治“大考”。在疫情面前,党中央严密部署,各级党委(党组)主动出击、迅速迎战,上下协同、高效有序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充分印证了我党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制度执行到位的“最后一公里”,应稳扎稳打、实打实锤,视疫情为考场,在“疫战”中淬炼党建引领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思想引领稳定力。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起着举旗帜、聚民心的关键作用,思想引领是团结群众、凝聚共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到了攻坚期,各基层党组织要筑牢疫情防控的“思想堤坝”,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既不轻战也不畏战,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过分恐慌,科学理性应对疫情。要坚决杜绝“差不多就行”的走过场行为,必须不打折扣将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疫情防控每一项工作任务中;要坚决防止“没那么倒霉”的侥幸心理,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树立起群防群治的防疫意识。心手相连、攻克时艰,凝聚起抗击疫情“不胜不休”的强大信念,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组织引领强动力。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是抗击疫情的“压舱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乡街、村社党组织冲锋在前、日夜坚守,构筑起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彰显了强大的政治担当。要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必须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上下功夫,着力强化组织引领力,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引领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结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起在制度执行上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聚沙成塔的工作局面,使组织引领成为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合理、有序有效运行的强大动力。

  榜样引领增活力。人心齐,泰山移。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疫情防控,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在防疫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人们并肩战斗的感人场景,他们中有身披白色“战袍”,舍身忘死的医护人员;有高举大喇叭走街串户,硬核带劲的村社干部;有日夜坚守在交通要塞,身先士卒的交通警察;还有不计报酬无偿奉献,主动请战的党群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勾勒出群众心中“防控英雄”的画像,感染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场战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活调动一切力量,不断拓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半径”,就一定能构建起抗击疫情的“同心圆”。

2.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眼下,我省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复市正全面加速,人们的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疫情改变生活,也催生了一些好习惯——社交场所保持适当距离、使用公筷公勺、锻炼不扎堆等。

  新冠肺炎疫情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催生出来的各种好习惯,却是我们期待、且应当保持下去。不管是在公共场所保持一米远的社交距离,还是外出聚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亦或锻炼、旅游时候不扎堆、不聚集,既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健康安全,也符合时代的文明准则,体现的是文明与进步。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规范,也应当成为我们崇尚的目标和行动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客观上强化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意识到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必要性、紧迫性。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不让这些生活好习惯随着疫情的消退而离去,而是把它们保持下去,最终“习惯成自然”。

  疫情防控期间,有一句话广泛传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保护好自己的健康,远离病毒传播威胁,需要我们遵守这些生活好习惯。毕竟,新冠肺炎病毒终将成为“过去式”,但人类同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更多的病毒、疾病,可以通过一些不健康、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传播给我们,包括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包括排队的时候前胸贴后背、互相拥挤等等。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过程,也需要外力推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可以有效缩短好习惯养成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让大众更快地接受和养成符合社会文明规则的好习惯。从政府层面到社会组织,再到公民个人,应该利用这一契机,让好习惯成为一种时尚,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

  祛除陋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或许会有一些不适应,但一旦养成了,就会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所以,它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去付出。

3.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要复工,体温报;防新冠,多开窗;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吃,一米遥;身有恙,要上报;咳嗽礼仪太重要!”疫情期间,卫生防疫部门的短信提示起了大作用。

  为了预防新冠病毒,勤洗手、戴口罩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排队时,大家自觉保持适当的距离;咳嗽、打喷嚏时,会用手帕、纸巾或弯曲手肘掩住口鼻;餐厅里,消费者大都使用了公筷公勺……这些必要的防疫举措,群众都听了、信了,也很好地践行了。

  勤洗手,是因为手每天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沾染了很多细菌,再接触到嘴、眼、鼻时,细菌就会进入我们的身体。使用公筷公勺,是因为共餐、合餐不仅仅是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还会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传播。其实,仔细想想,这些防护举措,大家并不陌生,都是日常生活常识,比如勤洗手,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可是教起,只是许多人长大后没能坚持下来。

  不单是好的习惯没坚持下来,有些坏的习惯有人也明知故犯。比如吃野味,2003年的非典,就已警惕要忌口,但有的人并未长记性,非典疫情过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疼,照吃不误。再比如,排队时保持适当距离,公共场合说话轻声,不要随地吐痰,但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场合排队不仅人挤人,还有人插队;公交车上大声喧哗口沫飞溅,地面、台阶、电梯里留下让人恶心的痰印。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认真反省,查漏补缺,把疫情防控期间的好习惯坚持下去,把坏习惯改正,让好习惯影响身边更多人,不但让自己受益终身,也有利于社会文明进一步提升。

4.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疫情让课堂教育不能正常开展,但对孩子的社会和品德教育却一刻也不能放松。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全国上下同心同力共抗疫情的历史,就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

  防控疫情教育是一次难得的科普教育,对孩子们是一个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认识事物、理性思考问题的过程;抗击疫情教育也是一次感恩教育,除了奋战在最前线的白衣天使,还有警察、社区工作者、清洁、快递员、志愿者等许多普普通通的守护者。让孩子们知道,正是他们在用平凡造就伟大,用担当守护安宁;抗击疫情教育更是一次生活教育,开学不止于学校,生活正是的老师。让孩子们快速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能力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合理规划时间,自主进行学习,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受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些都将让他们终生受益。

  “云课堂”更是对各地教育界人士的一次检验和考核。考核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机动灵活开展教学辅导工作的思路,检验的是教职员工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更是在考验学校、教育部门非常时期的责任与担当。疫情阻隔了学生们走出家门的路,社会教育机构利用学生长时间在家这个庞大的“市场”,开始利用各种平台大肆卖课,增加着学生假期和停课期间的负担。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和教育部门主动承担起了教育的责任,用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原则,利用公立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直接影响,把文艺、体育、科学、生理、心理等内容,甚至“眼保健操”“课间体操”的双操加入学生每天的“云课堂”中,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时长,在保护学生视力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科学、健康的教育,让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成长!更重要的是挤压掉了社会培训补习机构所占据的学生的时间,真正为学生减负,一举多得。

  今年是特别的一年,有一个特别的春天;今年是特别的一年,有一个特别的学期。虽然特别,但冬天终将过去,毕竟春天终将到来。学生们也终将走出家门,回到课堂与想念的老师、同学重逢相聚。我们希望那时的他们就像向着春日暖阳拔地生长、绽放蓓蕾的小苗和花朵,有着的状态、释放蓬勃的朝气。

5.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当前,每个人都身处疫情中,被实实在在地牵动和影响着。成人的焦虑可以通过搜寻科普资料、交流和思考释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与成人不同的是,孩子对不确定的事情敏感度更高,而心理调节机制不成熟,受到认知、表达、情绪调节和经验的限制,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孩子更需要我们帮助他们理解现在所发生的事情,降低他们对于未知变化的焦虑和压力。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在疫情期间做好心理防护,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呢?首先,要关注情绪,让孩子感到安全。这里所指的情绪,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绪。父母紧张焦虑,孩子首先会感受得到,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紧张地谈论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时间过长,也容易消耗父母的精力,往往会对孩子失去耐心,可以试着在家中锻炼身体,比如瑜伽和健身操。运动是调节情绪激素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的情绪趋于稳定。

  孩子的情绪可能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成人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不安,或者他们的精力得不到适度的释放,但由于他们的能力有限,表达这些情绪所采用的方式经常是本能的哭闹和发脾气。所以,一方面你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的游戏,特别是一些大笑的游戏,如枕头大战。大笑会激发出内啡肽、催产素等愉悦的荷尔蒙。

  其次,要给孩子确定感,增强他的心理预知。很多人困惑这么复杂的疫情该不该告诉孩子?该怎样讲给他?如果孩子听到有人死亡会感到害怕该怎么办?事实上,即使遮掩着不告诉孩子,生活在目前的氛围中,孩子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因为不理解所发生的事,也不具备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很容易让他们经历更多的不确定,从而产生莫名的恐慌和焦虑。

  家长可以尝试用客观、中立、淡定的态度和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描述事实,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增强预知感,降低不确定性。此时,给他们播放一些优质的、专供儿童观看的疫情动画,或者用故事或绘本的形式向孩子传递科学知识,做好科学防护。比如告诉孩子这个病的名字,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隐形的小怪物。它会偷偷溜进人的身体,只有专门的人可以打败它,这个人就是医生。小怪物最怕香皂和口罩,只要有了这两样武器,它就不敢靠近。对于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可以通过一些绘本讲给孩子听,告诉他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自己,保证健康,让自己更强壮。

  最后,要调整认知,重建积极生活。如果你的孩子在6岁以上,那么对他们讲清楚疫情的发生及进展会相对容易很多。同时,他们的道德感、同理心、逻辑思维都在迅速发展,你可以借此机会和他们探讨有关价值观内容,比如敬畏自然、人类的群体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等观念。

6.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印发提醒函,明确要求各地和高校强化责任担当,在坚持属地原则前提下,落实辖区、教育部门、学校和个人“四方责任”,做到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还要按照实事求是、科学精准的原则,动态研判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校园管理措施,做好后勤服务保障。梳理这个提醒函,可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要点,无论要求改进校门管理方式,还是提出切忌“一刀切”“简单化”的封闭管理,都很有针对性,为各地高校优化校园管理指明了方向,也定下了总基调。特别是“实事求是、科学精准”这八个字,更是值得研析。无论一刀切还是简单化,都不是实事求是,步伐迈得过大,或者为推卸责任无视学子正当呼声一味封门大吉,更体现不出科学精准。

  对疫情形势越全面而准确地掌握,越能善于决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很久没有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全国各地已经全面复工复产复学,高校因应形势,确有必要动态研判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校园管理措施。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此前,有疫情防控专家也表示“现在欧洲已经有第二波疫情,第二波疫情的出现是必然,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会面临输入风险”。如此种种,无不说明对疫情仍不可掉以轻心,该有的防控措施一个都不能少。

  回头看高校校园管理,既不能固化和僵化,也不能一解了之。该放开的应放开,该松动的应松动,该简化的应简化,比如,对学生因实习、求职、探亲、就医等原因确需进出校门、在学校所在城市内活动的,要简化程序,切实方便学生进出校门。而该坚持的应坚持,该严防的应严防。优化管理不等于推卸责任,更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完全放松防控。

  教育部下发的提醒函说得很清楚:落实辖区、教育部门、学校和个人“四方责任”,做到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而同时,具体到即将到来的长假,提醒函要求各地和高校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进度安排,“切实做好假期期间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同样值得有关部门和学校思忖。

  “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同样的逻辑是,高校优化校园管理也与治理能力息息相关,如何管如何放,如何在放管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实不容易,但足以体现治理水平。该放时不忘做好防范工作,该收时不能忽略应急方案,保持足够的弹性,才能真正体现出进退裕如。

  据了解,一些学校及时优化管理措施,还借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令人耳目一新。技术升级了,管理思路也升级,有助于校园管理工作更有效。而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学生需要秉承责任意识,配合学校管理,展现应有的公民责任和应有的主人翁精神,如果弄虚作假则会适得其反。

7.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疫情期间继续推出政务改革新举措,表明政务改革并没有因疫情而停步,相反,还在不断提速和深化,这体现了相关部门始终摆正政府权力和服务的关系,主动把部门行政权力转变为行政责任,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群众的感受作为改革标准,以群众的获得感评判改革成效,即使疫情期间,依然在扎扎实实地深入推进。

  实际上,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这样的政务改革更有特殊意义。企业现在都在忙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工作千头万绪,还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诸如“多证合一”的政务服务改革,显然是实实在在替企业排忧解难,可以让企业腾出更多精力用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两手抓”,对于加快复工复产将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诸如“多证合一”改革再推新举措,不仅使部门办事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对于企业更有雪中送炭的温暖。非常时期如何做好政府服务,既是对政务改革的检验,也是新的考验。“多证合一”改革再推新举措,有利于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也进一步优化了“有限政府无限服务”的政务环境,值得为之点赞。

8.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此轮疫情的发生,给疫情防控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一边是日趋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一边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艰巨。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把常态化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到位,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关键是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没有发生疫情时关键抓“防”,发生疫情后处置要“快”,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和链条,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对于群众而言,接种疫苗依然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在现有疫苗可控的范围内,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同时也要理性看待疫苗效果,接种了疫苗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要持之以恒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等。疫苗接种和严格防控措施并用,才能限度保护好自己,同时将疫情传播扩散风险降至最低。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环节,个人也要自觉配合落实各地防控措施,携手共筑防控疫情的坚强防线。

  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持久战,需要政府、社会与个人都付出努力。持续推进疫苗接种、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双管齐下,坚持全国一盘棋,才能在常态化防控中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肃斗争,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自觉在防控斗争中砥砺初心、在防控成效上达成使命。

  牢记初心使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疫情防控,关系千家万户;平安健康,皆是人民期盼。防控工作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我们要发扬忠诚于党的责任感,始终把人民至上揣上心里、落到实处,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要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党员站在第一线,让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践行初心使命,要勇于负责担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控工作是锤炼担当斗争精神的磨刀石。我们要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斗争精神,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在岗位上,要力求精致细致极致,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确保万无一失。在社区中,要挺身而出当好表率,亮身份、上一线、当先锋,主动承担最艰苦最困难的工作,筑牢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强化初心使命,要联系发动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一刻也不脱离人民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尤其随着人流返京和企业复工复产,我们的战线更长、工作更吃劲。越是在容易松懈麻痹的关头,我们越是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凝聚强大的组织合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场。让我们在疫情防控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在大考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10.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必须因时、因势合理调整教学方案,才能实现今年教育系统“在孩子的培养方案上尽量‘止损’,如期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年度目标。按照当前节奏,启动中小学线上学科教学,通过合理统筹,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机制,体现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与此同时,网络线上学科教学的初次尝试也对学校、老师的教学应对能力提出更多挑战。

  一方面,线上学科教学相较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阶段有了更明确的课程任务目标,老师要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统筹、分配,将适合线上教学内容以及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区分安排。在此过程中,老师必须对教学进度有所把握,也要对学生在线上学习新课的能力和效果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教学反馈”及时作出合理有效的调整。

  另一方面,线上学科教学后,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方法做出了改变。根据北京市教委回应来看,未来的检测和评价将不再是期末一考定音,过程性的考核将加重比例,可能会采取乐考、开放性试题考试等。这对学校统筹考试的频次、程度、方式也是一次大考,既不能“过度”,也不能“缺位”。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在疫情期间存在一定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考试频率、难度安排是否合理。

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体会【10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