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全经典传奇故事]长篇经典传奇故事【三篇】

副标题:长篇经典传奇故事【三篇】

时间:2022-01-14 13:2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从古至今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勇敢或悲壮或凄惨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会将它们的伟大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长篇经典传奇故事【三篇】。欢迎阅读参考!



长篇经典传奇故事【篇一】

  清末年间,江南有个善做铜器的匠人,名叫杨顺。杨顺虽说主要靠做铜器为生,但他在村里还有几亩薄田,种些稻子,以作口粮。每年农忙时节,杨顺都会去田里忙活,让女儿贞菊为他送饭。

  这一年,贞菊刚满十八岁,长得苗条美丽,楚楚动人,里长杨茂早已对她垂涎三尺。这杨茂家里有钱,衙门里有人,自然不会将无权无势的杨顺放在眼里,他一心想着要把贞菊弄到手。

  杨顺家的地离村子很远,贞菊每次送饭都要走上六七里山路,杨茂打算就在半道上埋伏,趁贞菊不备,将她拖到路边的竹林里。但考虑到自己也是有正经家室的人,与杨顺家也是乡里乡亲的,论辈分,贞菊还得管他叫声叔,于是,杨茂在市集上买了一张面具。

  第二天,杨茂早早地吃过了午饭,怀揣着面具,先行来到竹林里,眼巴巴地等着贞菊到来。也就半炷香的工夫,贞菊便提着竹篮子急匆匆地来了。杨茂赶紧将面具戴上,看准时机,捂住贞菊的嘴巴,将她拖进了竹林。但贞菊身材高挑,杨茂相对瘦小,那杨茂一时竟制服不了贞菊,反让贞菊在纠缠中,一把将他的面具给扯掉了。

  贞菊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无耻之徒,竟是自己的族叔。她杏眼圆睁,惊呼道:“茂叔,怎么是你?”

  贞菊这一问,反让杨茂不知所措了,只好支支吾吾地说:“茂叔跟你闹着玩呢。你去忙吧。”说完,杨茂便理了理衣衫,狼狈地走了。

  贞菊的衣服已有多处被杨茂扯破,竹篮也翻了,好在今日送的是包子,稍微掸一掸上面的土,还是可以吃的。于是,贞菊便继续上路,给杨顺送饭去了。

  杨顺见到贞菊后,发现她的衣服又脏又破,忙问她是怎么回事。贞菊支支吾吾了一会儿,还是说出了实情。杨顺听罢,气得当场便将包子一扔,找杨茂说理去了。

  此时,杨茂早已回过神来,对于杨顺的斥责,他脸不红心不跳,一口咬定这事压根没发生过,如果杨顺觉得自己女儿太清白了,想把女儿的名声搞臭,那就不妨接着说,接着闹。

  杨顺被杨茂说得哑口无言。想来想去,他觉得女儿的名声要紧,只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将这屈辱忍了下来。

  杨顺父女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十来天后,村里的风言风语竟无故多了起来。每当贞菊走在路上,总会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笑话。杨顺也有同样的感觉,他觉得村里人好像都在耻笑他。他忍不住多方追问,才明白了事情的起因。

  那是五天前的晚上,村里有户人家办喜事请了杨茂。杨茂喝醉之后,向村里的几个后生炫耀说:“你们不都觉得贞菊漂亮,喜欢贞菊吗?晚了,贞菊早已被我拿下了。”

  后生不服道:“茂叔,你喝多了,别再胡说了,传出去对贞菊不好。”

  杨茂恼怒道:“谁喝多了?我清醒着呢。你们几个不信?就在五天前,贞菊给杨顺送饭,路过村北的那片竹林,我就在竹林里睡了她。还不信?她皮肤可白可水灵呢……”

  就这样,杨茂和贞菊在村北竹林里的事不胫而走,如今也终于传入了杨顺的耳朵。杨顺气得简直要发疯,他决定去告官,他觉得只有衙门出面,才能还自己女儿一个清白和公道。

  县太爷受理了楊顺的案子,并让杨顺父女与杨茂当堂对质。只听杨茂在堂上大言不惭地说:“那天中午,我正在竹林里一块大石头上歇脚,杨顺女儿刚好路过,我与她打了声招呼,聊了会儿天。她说她也走累了,我便邀她同坐石头之上。杨顺女儿说,最近她娘一直生病,看郎中花了很多银子,再也看不起了,想问我借钱。我说我最近也刚好手头紧。她一再恳求我帮帮她,并说只要我答应借钱给她娘治病,她愿意陪我睡一觉,她一边说一边就脱衣服。别说我实在是手头紧,就算我真的有钱,我也不能占她便宜。我有老婆孩子,她是黄花大闺女,论辈分我还是她叔叔,我能下得了手吗?我就说姑娘啊,叔知道你孝顺,但叔最近确实没钱,而且你以后还要嫁人,这样不好,你赶紧把衣服穿上,别冻着。叔还有事,叔这就走了。就这样,我就出来了。”

  听了杨茂的供词,杨顺父女气得直发抖,并大呼冤枉。县令转头问杨顺:“你老婆是不是一直生病,在请郎中呢?”

  这倒是事实,杨顺老婆是有名的药罐子,而且谁都知道,杨顺家已经因为杨夫人的病,折腾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杨顺只好承认老婆生病不假,但杨茂方才的话,完全是血口喷人。然而县令却认为杨茂所说,于情理上是说得通的,如欲反驳,杨顺还得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来。

  杨顺没辙,只好将贞菊当日所穿的那件被杨茂扯破的衣服呈了上来。谁知杨茂一瞧,大笑着说:“这是什么?一件破衣服能说明什么?是被猫抓的,还是被狗咬的?”

  最终,县令只是将杨顺父女安慰一番,让他们搜集更多证据后再来,便草草退堂了。

  这场官司,事实上是杨顺输了。他非但没有为女儿讨回公道、还女儿清白,而且杨茂在公堂上的呈词一传开,贞菊更是沦为笑柄,彻底成为了众人口中那个不要脸的女人。

  杨顺铜器铺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以前的老客户,如今也躲得远远的。杨顺无话可说,他只是埋头做活,以打发心中满满的怨愤。他用了十来天的时间,给自己做了一只铜夜壶。那铜夜壶做成了杨茂的样子,确切地说,是杨茂抬着头,张着嘴巴,半蹲着的样子。每天半夜,杨顺都会起夜,把尿撒在这夜壶里。

  杨顺知道自己很傻,他这样做不会对杨茂有任何影响,但他还是做了,不为别的,只为出一口胸中的恶气。

  半年后,杨顺一家从村里搬了出去,听说是去了一个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定了居。而就在杨顺家搬走后不久,杨茂却得了病,症状很简单,就是小便不通,有尿,出不来。

  杨茂请了当地最有名的郎中来看,郎中也觉得这病没啥,对他来说,手到擒来。

  杨茂也承认郎中的药有效,一吃就好,白天的小便通畅得很。但奇怪的是,只要睡上一夜,第二天起来又是满肚子的尿,肚子胀得鼓鼓的,却怎么也撒不出来,只有不停地吃药,才能一点一点地通出来。

  就这样反复了一年,郎中也纳闷了,满脸疑惑地对杨茂说:“我行医四十年了,治这种小便不通的病,从未如此费时费力,怎么到你身上就不停反复,断不了根呢?”

  直到此时,杨茂才认识到了自己这病的严重性,也就顾不得什么脸面,向郎中坦白了一件事。

  原来自从一年半前的某天起,他每天半夜都要做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抬着头,张着嘴巴,半蹲在地上,而这时,会从天上泻下一股泉水,这泉水不偏不倚,正好注入自己的嘴巴,灌入自己的肚子。

  等到肚子一胀,人也就从梦中惊醒过来。每次醒过来,就发现自己果然已经憋了一肚子尿,却怎么也撒不出来。

  郎中听了杨茂的话,沉思了半天,才叹息道:“有些病啊,神医也没办法。”

  说完,郎中便摇着头,无奈地离去了。



长篇经典传奇故事【篇二】

  这是深秋的一天,张三和李四背着钢叉来到树林里寻找火狐狸。据说火狐狸浑身彤红,跑起来像一团流动的火。老辈人说,这种狐狸岁数大得成了精,浑身都是宝,猎杀到手,一辈子吃喝都不愁了。村里也有人上山猎狐,却都是有去无回。今年天旱歉收,村民们都要活不下去了,于是张三和李四一咬牙,上山来碰运气了。

  两人已经在大山深处转悠三天了,发现许多半掩白骨的陷阱,难怪那些猎狐的人都有去无回,原来是死在陷阱里了。张三到处看看,小声说:“李四哥,我们还是回去吧,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李四苦笑一声:“回去还不是等死?再往里面走两天,如果没有猎到火狐狸,就回家。”

  忽然,两人掉进了一个陷阱里,陷阱很深,两人被绳套死死捆住,绳套是动物的筋做的,越挣扎越紧,最后,两人只得放弃了挣扎。张三仰天对着洞口高喊:“有人吗?救命啊!”李四嘟囔道:“省省力气吧,我们在这深山老林走了三天,连个人影都没有看见,哪里有人?”张三哭着说:“那只有等死了吗?”

  这时,有个人在洞口探了探头,又消失了。两人都吓得一哆嗦,那不是刘大头吗?刘大头已经失踪六年了。六年前,刘大头的娘生病,为了弄到钱给娘治病,刘大头上山猎火狐狸,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张三低声说:“我们是不是见鬼了?”李四没有搭腔,身体抖了一抖。

  不一会儿,从洞口滑下一根绳子,刘大头顺着绳子滑下来,用刀割断两人身上的绳套,让他们顺着绳子爬上去。上到地面,两人定了定神,看清这人果然是刘大头,只听他说:“这里到处都是陷阱,你们跟我来吧。”

  刘大头带着他们七拐八拐,来到一间小木屋前,屋子里生着火,锅里烧着水。刘大头用木盆打来热水,让他们洗把脸,然后拿起刀,在木板上剁下几块兔子肉,架在火上烤熟后分给两人吃,他自己则拿起一块生肉啃起来。见两人惊讶地望着自己,他笑着说:“我习惯了,刚开始没有火种,才试着吃生肉,其实味道不错,你们试试?”两人连忙摇摇头。

  张三大着胆子说道:“刘大哥,六年前你进山后,一直没有回去,大家都传说你不在人世了。”

  刘大头笑一笑,幽幽地说道:“我觉得回去没意思,待在山里挺好。”

  李四接着张三的话说:“你走了不久,大娘也不见了。”

  刘大头说:“我把我妈接到山里来了。山里有现成的草药,我给她治了几年病,她上个月去世了,就埋在那里。”说着,他往门外一指,不远处果然有一座新坟,在夕阳的映照下,不知怎的看着有点人。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张三和李四诉苦说,今年的旱灾持续了好长的时间,有好几家扛不住,都出去讨饭了,他们俩迫不得已才上山来冒险。刘大头叹了口气,说这山上到处都是陷阱,但凡挖了陷阱的人,都得死。他盯着两人说:“幸好,你们还没来得及挖陷阱。”张三不由得打了个冷战,问道:“刘大哥,你见过火狐狸吗?听说这畜生全身都是宝贝。”

  刘大头眉头一皱,眼里仿佛闪过一道凌厉的光,他站起身来点亮松油灯,又恢复了平静的样子,缓缓地说道:“千万不要对火狐狸不敬。听说,火狐狸已经修炼了四百多年,再過几十年就可以随意地变换人形了,得罪了它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李四问道:“这么说,陷阱里的人,都是火狐狸杀死的?”

  刘大头忽然笑了起来:“火狐狸是不会轻易杀人的,在修炼还没有圆满之前,杀人是一种劫难,沾了谁的血,就只能变成谁的样子,而且还会被那些人的心性影响,降低功力。那些歹毒之人,杀了他们等于自毁功力。不过,火狐狸也没有饶过那些人,引着他们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让他们自取灭亡。”

  张三和李四同时松了一口气,之前两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刘大头看着有点怪异,会不会是火狐狸变的?现在看来不是的。

  李四说道:“原来火狐狸还不会变成人啊,那就不怕了,它要是变成人,就防不胜防了。”

  刘大头笑了笑,说:“早点睡吧,明天我送你们下山。”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和李四醒了,刘大头却不在。两人走出木屋,张三忽然叫道:“快看,火狐狸!”果然,不远处有一只火狐狸正望着他们。两人连忙拿起钢叉,向火狐狸追去。跑着跑着,张三停了下来,犹豫地说:“李四哥,要不我们别追了,刘大哥昨晚说过,这火狐狸专门引诱人上当的。”

  李四说道:“刘大哥不是说了吗?火狐狸会让挖陷阱的人自取灭亡,我们又没有挖陷阱,怕啥?”

  于是,两人一直追到山崖边上,火狐狸却不见了踪影。张三忽然指着地上叫道:“金疙瘩!”李四低头一看,地上果然散落着两块金疙瘩,两人各自捡起一块,脸上满是兴奋:这么大的金疙瘩,足够一家人吃喝十几年了!看来没必要猎火狐狸了。

  这时,李四突然指着后面喊道:“火狐狸!”张三回头一看,李四伸手就要将他推下悬崖。谁知张三早有准备,一把抓住李四的胳膊,两人就在崖顶上扭打起来。张三骂道:“你想独吞金疙瘩?狼心狗肺的小人!”李四冷笑道:“你还不是一样?”张三气喘吁吁地说:“当然了,但我没想到你下手这么快。”李四喘着粗气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忽然间,刘大头的声音传来:“人性本恶,果然如此。哎,就因为贪婪,人类才不断骚扰火狐狸的清修……我真不该救你们。”

  张三和李四看见刘大头走过来,只好松开手,各自抱着一块金疙瘩,讪讪地站在一边。

  刘大头说:“昨晚关于火狐狸的故事还没讲完。火狐狸并不想变成人,但如果被人抓住,无奈之下杀了人,它就只能变成这人的模样,要等到五百年满,才能自由变换形象。”

  张三、李四二人看着刘大头嘴里冒出的尖牙,瑟瑟发抖,他们已经知道面前的刘大头就是火狐狸,然而无路可逃,他们只好继续听下去。

  “那一年,来了一个想捉火狐狸的人,他很聪明,无论火狐狸怎么引诱,都不会掉进陷阱里。就这样,双方斗智斗勇了好几天。有一天,火狐狸引诱那人时,不小心被树藤绊倒,被捉住了。火狐狸无奈,只得使用法术,让那人变得昏昏沉沉的,然后一口咬向那人的喉咙。那人临死前,哀求火狐狸帮他完成一个心愿,火狐狸答应了,因为那人是个孝子,心性不坏。”

  刘大头说完,举起手里的一个兽皮袋子说:“我给村子里每户人家都准备了一个金疙瘩,帮他们渡过难关。本来我想让你们带回去的,现在不放心。走吧,我送你们下山。”

  张三和李四丢掉钢叉,随刘大头走下山去。在村口,刘大头把袋子递过去,让他们分给村民们,叮嘱道:“这是火狐狸送的礼物,记住,你们要是贪了,就只能自取灭亡。还有,告诉人们,不要再打火狐狸的主意了。”

  张三和李四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回村里去了。直到他们进村了,刘大头往地上一滚,变成一只火狐狸,向山上跑去。



长篇经典传奇故事【篇三】

  民国年间,北平有位张三爷,是盐业银行的董事、的收藏家,也是个京剧票友。

  这天,三爷正在琉璃厂的书画摊前溜达,忽听一阵胡琴声,十分悲怆。他心中好奇,顺着声音寻了过去,见一中年男人独坐小凳,正在自拉自唱《秦琼买马》。

  三爷走近,发现地上摆了张纸,写着“画卖有缘人”几个瘦金大字,却不见要卖的画。三爷没吭声儿,听中年人唱完一段后才问:“先生,您卖的画呢?”

  不料,中年人却反问:“您识画吗?”三爷愣了一下说:“略懂一二。”中年人盯着他瞅了一会儿,说:“请。”他起身带着三爷进了身后的小楼。

  两人进了二楼一间屋,里面一桌一床,别无他物。床上躺个小孩,看样子在发烧。中年人展开一幅绢本说:“您瞧瞧。”画面上仅一根墨竹、一丛兰花,是幅《君子图》,但没有落款。三爷端详了片刻,问:“您收藏的?”中年人眼睛红了:“三十年了,要不是……”

  三爷又瞅了一眼小孩,忽然掏出一卷钱放在桌上:“赶紧去给孩子瞧病吧。”说完,他离开了小楼。

  后来,三爷听人说,中年人叫梅自傲,靠给古玩铺记账谋生,为人孤高清傲,胡琴京戏都会,对书画也颇有眼力见儿。

  半月后的一天,三爷路过琉璃厂,忽然想起梅自傲,便上小楼敲了几下门,却无人应声,一问隔壁才知道,今儿早上,梅自傲被侦缉队逮走了,据说是卖假画,被买主告了!

  三爷心中“咯噔”一下,落在侦缉队手里,不死也得被扒层皮,于是他急忙赶到了侦缉队。见到侦缉队长后,三爷说明来意,把一叠“联银券”塞进了他兜里。队长立马眉开眼笑,忙说放人。

  第二天早上,梅自傲便来谢恩了。三爷还礼后问道:“梅先生,您怎么被侦缉队给瞄上了?”

  梅自傲有些不好意思:“说来惭愧,有个老乡在我那儿暂住,谁知他打着我的旗号,把一幅假画卖给了个二把刀。二把刀找人鉴别后,告到了侦缉队。得亏先生出手相救,请容我日后报答!”

  三爷连忙摆手:“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梅自傲却十分较真,追问花了多少钱,三爺笑而不答。梅自傲无奈之下,隔天送来一个信封,三爷打开一瞅,里面竟是梅自傲写的借据,其中包括了上次给孩子治病的钱。

  不久之后,梅自傲忽然找上门来,说他得到一个信儿,有人想卖李白题款的《上阳台帖》,问三爷想不想收藏。三爷大喜,两人立马赶到卖主家中。见到字帖后,三爷爱不释手,卖主见状说:“日本人出五万,您要是出价比他们高,就匀给您。”

  要价过高,三爷听后没有言语,梅自傲却厉声质问卖主:“身为炎黄子孙,却见利忘义,要把传世墨宝卖给日本人,你想被后世唾骂吗?”卖主无言以对,最后同意三万元转手。

  回来后,三爷请来书画界名流鉴赏《上阳台帖》,不料,有人说是李白真迹,有人说是宋人伪作,莫衷一是。三爷心里犯起了嘀咕,梅自傲却力排众议:“据梅某所知,这是传世至今的李白题款之作。我们收藏,藏的是文化价值,真真假假,难道就这么重要吗?”

  三爷如醍醐灌顶,连连点头。后经专家多次鉴定,《上阳台帖》确为李白真迹。

  自此,但凡三爷遇到真伪难辨的字画,都要请梅自傲掌眼,事后酬谢时,却均被他谢绝。三爷知道梅自傲过得清苦,隔一段日子,就打发管家暗中送去一袋白面。次日,他一准儿会收到梅自傲送来的借据。时间长了,三爷的抽屉里多出了十几张借据。

  半年后的一天,梅自傲看到报纸上一则新闻,说张三爷去上海核查账目,却遭到绑架,被勒索200根金条!

  梅自傲心急如焚,立马乘船赶到上海。见到张夫人后他才知道,三爷把几乎全部的积蓄都用来买了藏品,就连20根金条一时也难以凑齐。梅自傲急道:“这可怎么办啊?”

  张夫人说:“绑匪送来口信,只要老爷交出《上阳台帖》,就答应放人。我想去劝劝他。”梅自傲却断然摇头:“三爷绝不会答应!”

  不出梅自傲所料,三爷一口回绝了夫人的劝说。张夫人和梅自傲只能干着急,一点辙也没有。

  这天早上,梅自傲对张夫人说出去一趟,就匆匆离开了,到了傍晚也没回来。张夫人正着急,一个用人跑来说:“夫人,梅先生被极司菲尔路76号的汉*打死啦!”

  张夫人大吃一惊,急忙赶到极司菲尔路,见梅自傲一动不动地躺在血泊中。她吓坏了,慌忙把梅自傲送到医院,抢救了过来。

  后来,在金融界人士的斡旋下,绑匪收了20根金条,把三爷放了出来。三爷听说梅自傲重伤的消息后,立马赶到医院看望。

  梅自傲不好意思地看着三爷:“真对不住,原本是来帮忙救您,结果一听绑匪想讹《上阳台帖》,明摆着背后是日本人,我一来气儿,写了一沓子声讨书到76号门口发,谁知那帮汉*狗急跳墙,对我下了狠手。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三爷紧握住梅自傲的手:“自傲,您是赴沪来看我的人,我已感激不尽,怎么会怪您呢?”

  一个月后,梅自傲痊愈出院,右腿却瘸了。回京后,大伙儿前来探望三爷,梅自傲高兴之余,唱了一段《霸王别姬》助兴。

  第二天上午,等三爷醒来后,夫人递来一个信封:“老爷,梅先生离开了。”

  三爷打开信封一瞅,是两张便笺和借据。便笺上写道:三爷,原谅我不辞而别。珍重!借据则是梅自傲在上海住院期间的全部开销。三爷想起昨晚他唱的京剧,慨然长叹:“这个自傲啊!”

  后面几年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三爷十分挂念梅自傲,多次托人打听,却始终杳无音信。

  一天傍晚,梅自傲的独子小梅突然寻上门来,见着三爷后,“扑通”一跪哭了起来:“叔,我爹他……走了。”

  三爷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梅自傲搬到了天桥住。半个月前,他不小心染了风寒,无钱医治,再加上饥饿体虚,不幸离世。

  三爷追问:“为啥不来找我啊?”小梅哽咽着回答:“我爹说,您也不宽裕,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三爷心痛不已,让夫人拿出一些现钱,让小梅先去买棺材,他明天一早就过去。

  第二天,三爷来到天桥,发现梅家一贫如洗。望着梅自傲的灵牌,他心中凄凉,不由得叫了声“自傲啊——”,就唱起了《卧龙吊孝》。

  唱着唱着,他忽然掏出一卷纸条,一条条地放进火盆里烧。一旁的小梅发现,那竟是爹写的借据,他急忙抓住三爷的手:“叔,这借据烧不得啊!”三爷却不理,把剩余的借据全扔进盆里,瞬间化为灰烬……

  办完丧事后,小梅拿出一个画盒:“叔,我爹临走前,叮嘱我把这画送给您,留个念想。”

  三爷接了过来,回家后打开画,发现竟是那幅《君子图》。他十分纳闷,依自傲的眼力,绝不会收藏一幅无名之作,这究竟是谁的画呢?

  北平光复后,三爷特意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定。专家仔细看完后,一脸惊喜地指着画中的兰花:“您仔细瞧瞧这儿。”三爷拿放大镜一瞧,终于发现兰花丛中隐隐现出俩字:范宽。

  这是北宋画家范宽的隐字款!

  三爷立马坐车直奔天桥,想把画还给小梅,谁知早已人去屋空。回来后,他看着这幅稀世名画,不由得泪流满面……

长篇经典传奇故事【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y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