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模拟试题二

时间:2023-10-06 07:3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

  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 )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朴素唯物主义

  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 )

  A.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时间和空间是( B )

  A.物质的内在形式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5.“机事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广延性 D.时间的重复性

  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抽象的概念”这段话说明时间和空间是(B )

  A.人脑中主观产生的概念 B.物质的存在形式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8.科学证明,人脑是思维的( A )

  A.器官 B.产物 C.源泉 D.对象

  9.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 )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社会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10.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关系的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 D )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 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

  C.电脑的发展完全取代人脑 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

  11.规律是( A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偶然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表面的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非本质的联系

  1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C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D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物质性原理

  1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5.一元论就是( A )

  A.认为世界本原只有一个 B.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16.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观点是(D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B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D )

  A.客观性 B.可知性 C.稳定性 D.运动

  19.静止是( B )

  A.运动的一般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绝对不动,永远不变 D.与运动无关的稳定状态

  20.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观点是( C )

  A.相对主义的 B.形而上学的 C.辩证唯物主义的 D.唯心主义的

 2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mD.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2.意识是( B )

  A.物质的感性活动 B.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C.先于物质而存在的东西 D.大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23.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猿脑发展为人类 B.直立行走 C.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生产劳动

  24.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空间(B )

  A.永恒不变地存在着 B.三维的广延性是无限的 C.是不可计量的 D.是虚无的

  2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C )

  A.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2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意识的本质是( B )

  A.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的产物

  28.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 A )

  A.意识是物质的属性 B.电脑可以进行思维运动 C.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D.电脑比人脑聪明

  29.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严重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就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外部世界的反映

  30.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周围住处有许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态、姿态有了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有成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D.意识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31.下列选项中全面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是( D )

  A.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 B.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C.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的能力 D.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32.俗语说“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的哲学道理是( D )

  A.意识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B.意识与物质没有同一性

  C.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D.意识的作用不能取代物质的作用

  33.物质好意识的关系是( B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一能动的反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34.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C )

  A、客观性 B、实体性 C、运动 D相对性

  3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好静止的关系是( B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想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好运动都是相对的

  36、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的观点是( D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37、“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 B )

  A、实用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经验主义观点

  38、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手脚分工 B、语音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3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病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D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存在性 B、运动行 C、物质性 D、客观性

 41、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

  A、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4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4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 D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C )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世界是精神的世界 C、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D、世界是发展的世界

  45、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D )

  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C、超越唯物主义好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 D、主张物质好精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本原的哲学

  46、否认意思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是( B )

  A、庸俗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7、下列说法中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的是( D )

  A、太阳东升西落 B、谁往低处流 C、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D、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8、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 )

  A、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 B、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 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D、自由地改造社会规律

  49、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 C )

  A、摆脱客观世界的制约 B、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 C、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 D )

  A、直线论、循环论、宿命论 B、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C、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5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错误在于( C )

  A、把客观事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B、否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不懂得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D、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52、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 C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53、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一切从原则出发,客观要符合主观

  C、一切从多数人的愿望出发 D、一切从科学的理论出发

  54、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 B )

  A、意识有无能动性的分歧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分歧

  C、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的分歧 D、世界是否可知的分歧

  55、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 )

  A、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它可以被人们直接感知 D、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56、我们想知道,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应当是(C )

  A、一切从群众的要求出发 B、一切从上级的指示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原则出发

 二、辨析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1)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3)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由于单独的存在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从而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电脑能够思维,最终会超过人的思维从而统治人类。

  错误。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人工智能就是电脑按事先编好的程序系统对人的思维进行模拟。人工智能和意识的区别:(1)人脑和电脑的活动机制根本不同。(2)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而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3)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这种创造性。因此,思维模拟不可能在整体上达到或超过人脑的思维水平。人脑的思维决不会完全被人工智能所控制和支配。

  3.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错误。(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的反映。(2)意识的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揭示:一是从它产生的物质基础来讲,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二是从它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说法把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起源混淆了。

  4.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革命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惟意识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

  5、正确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意识不反映客观世界。

  错误。任何意识形式,不论其内容正确与否,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正确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2)鬼神等荒唐的观念也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反映,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们的“原型”。

四、论述题

  1.试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述我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者的内在统一。解放思想就是从那些落后的、传统的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阶段,主要是从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从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从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中解放出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3)我们说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出发,经过分析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4)倘若我们不解放思想,也就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同样,离开了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只能导致主观主义。第一,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否则就违背了世界物质性原理,不能不犯错误。第二,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性的存在也是客观的、正常的现象,只有在多样性中才能找到统一性。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坚持原则上的集中统一,又要因时因地制宜,在方式方法上灵活多样。第三,既然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运动、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使我们的思想跟上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第四,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去做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和办法来,以便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改造。

  (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前的实际。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得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总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给人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条基本原则。

  2.试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现实意义。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不仅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而且表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上。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产生、能动作用的大小、能动作用的发挥程度,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制约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不仅能认识世界而且能改造世界。

  (2)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这是我国目前的实际,这就决定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3)现实意义:确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解决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基本点,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有利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3.试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并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行动,推动事物发展;错误思想意识则会引导人们错误地行动,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理论依据。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文明条件和社会条件,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就有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模拟试题二.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X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