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ppt课件:学前班数学《测量》课件【三篇】

副标题:学前班数学《测量》课件【三篇】

时间:2024-08-14 00:0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学前班数学《测量》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自然测量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内布置一张模拟地图,从各个城市通向北京。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

  3、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三、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学习测量→幼儿操作→体验不同测量结果。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组织幼儿游戏:我的火车就要开,熟悉全国各地地名。

  2、学习自然测量。

  (1)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一个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2)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教师提问:“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测量物体的轻重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二、重点与难点

  1.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四、设计思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五、活动流程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

  

测一测量一量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学前班数学《测量》课件【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Y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