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一分一段: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

副标题: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

时间:2023-08-16 20:48: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50年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内容:“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成就:中苏建交,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第一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提倡“求同存异”方针。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背景: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作用的增大;中国内政外交取得的成就。
  (2)实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议案。
  (3)意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胜利。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2)过程:1971年“乒乓球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
  (3)意义:成为70年代中国外交局势改变的关键。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交流合作四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表现: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3)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4)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5)与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6)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3、标志:80年代开始,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4、意义: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YW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