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50年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内容:“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成就:中苏建交,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第一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提倡“求同存异”方针。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背景: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作用的增大;中国内政外交取得的成就。
(2)实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议案。
(3)意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胜利。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2)过程:1971年“乒乓球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
(3)意义:成为70年代中国外交局势改变的关键。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交流合作四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表现: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3)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4)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5)与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6)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3、标志:80年代开始,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4、意义: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在阅读:
广州招考网中考成绩查询入口:http://gzzk.gz.gov.cn/09-26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的义务08-11
2020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0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7月3日8:00开通)11-15
2020高考作文素材:敬畏科学与常识才能远离流言蛊惑01-03
2022年下半年安徽工业大学英语四级报名时间、流程及入口【10月28日-11月7日】10-28
2017年6月英语四级常用词汇短语:"take"相关12-18
16年大学生假期实习报告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