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第六章和第七章_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时间:2021-12-06 11:43:5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二# 导语】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下面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篇一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篇二

  1、质量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3g103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G=mg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F1+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F1—F2(其中:F1>F2)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篇三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YwI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