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多人们常读的的读物,大多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段子,真正读一本纸质书籍的却在逐渐减少。“碎片文化”受欢迎其实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必然。在几乎人手随身一只智能机的如今,以手机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自然成了人们的第一选择。既然能用手机随时随地汲取精华,何必再费时捧一本书呢?我这并不是想表达什么世风日下之类的,这是人们基于自己需求的选择。假设你劳累了一天,好容易有了个休息的间隙。你会去读一本厚重的小说,还是一本轻松的、随时可以放下的杂志?我反正会选择后者。而手机上的故事则是比杂志更为简单的读物。
“碎片文字”除了搞笑的段子以外,“鸡汤文”也是其中主要的一个类别,这些文章大多是对一个故事的精选和美化,往往会和真正的事实相差甚远。就好比我听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个画家要画一幅画,于是就请女模特泡在浴缸里,浴缸下有炭炉加热,他参考着作画。期间炭炉灭了,但女模特见画家画得如此认真,不忍心出声打扰,因此得了肺病,死去了。某人听了这个故事后大受感动,于是上网去搜索详细情况,结果得出来的信息令他震惊:是画家自己懒得为女模特点上炭炉!他便把这个告诉了同样被感动的朋友们。朋友们也表示非常惊讶,于是一时间,他们纷纷奔走在各大搜索网站上寻找更多信息。女模特父亲要求赔钱、画家是个富二代……各种花边层出不穷。最后,有人发现了令人窒息的事实:
女模特没死,只是发烧了!
至此,所有人都像是被狠狠打了一拳一样,一阵沉默过后,纷纷作鸟兽散。一个浪漫又略带悲哀的故事,在洗去所有粉饰后,成了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所以,真追究起来,所有令人唏嘘的美好和悲伤,只是一段因果中的片段罢了。拿出来,它闪闪发光;嵌进去,它平平无奇。
倘若能在闲暇之余,能看看能让人愉悦的文字,心下愉悦,也不是不可。可惜带来的不只是美好。
因为忙碌和劳累,我们大都没有时间去追究文章内容的真假(上文那些闲人是少数的情况)。于是很容易被某些想博取眼球的人恶意利用,掐头去尾,段章取义,歪曲的事实,引得人们不禁振臂高呼“这世界怎么这么黑暗!”一颗恶毒的种子在心中扎了根。当人身体被这股戾气填满了,哪里还能再容下任何的美好?若是连心里的那一方净土都失去了,那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着实是令人可怕。想要去掉它有两种办法:其一是去关注真相,二是一开始就抱着质疑的态度去面对所谓的“黑暗”说到底,还是要有自己的认知。
其实不论是正式的纸质阅读也好,非正式的碎片阅读也罢,能坚持我们读下去的,都是我们对于文字的喜爱。它们浇灌了我们心中名为“自我”的那棵小树,如果没有这自我,我们很容易被外界风气带着跑,这和读什么阅读是没关系的。
正在阅读:
文学,让我看到了人生作文800字01-07
托莱摩斯的面包房读后感50字,托莱摩斯的面包房读后感三篇02-19
2016梦想演讲稿:放飞自己09-23
广东江门市蓬江区事业单位2016年下半年留学生招聘考试报名入口04-14
2018云南昆明市第三中学引进优秀退休教师公告【2人】05-23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5篇06-05
2022年河南许昌小升初招生问答及报名时间(7月15日前)06-23
考研or考公?先对比下他们的优劣不同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