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时间:2023-10-10 04:0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有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一上册生物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

1.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一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2.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二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_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_的_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_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_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3.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三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4.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四


  细胞膜的制备

  1、选材:人或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没有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其他材料: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3、方法和步骤

  ⑴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

  ⑵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⑶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最后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⑷利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5.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五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6.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六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7.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七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8.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八


  光合作用的概念

  1.概念及其反应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

  (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

  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

  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9.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九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2、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3、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4、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5、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6、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7、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9、合成物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0、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11、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2、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顺序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3、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14、膜结构之间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细胞膜融合。

  15、与细胞渗透吸水能力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10.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笔记复习 篇十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下面仅就人和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情况进行讨论。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

  Ⅰ:糖类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糖类可大量转变为脂肪: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两者结合生成脂肪,这种转变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大量进行,这就是人和动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转变为糖: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谢途径,但甘油经一系列过程可以转变为糖,而脂肪酸却几乎不能转变为糖,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转变为糖。这就是肥胖后很难减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与之相对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这也是人体每天必需摄取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为糖类。蛋白质水解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不含N糖类

  Ⅲ:蛋白质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氨基酸可以转变为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既可转变为脂肪,又可转变为脂肪酸,因此在人和动物体内蛋白质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转变为磷脂等。

  ②脂肪几乎不能转变为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可以先转变为_,然后再经转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几乎不能转变为糖类,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体内不能转变为氨基酸。总之,人和动物几乎不能利用脂质来合成蛋白质。

  (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局限性

  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质。

  ②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区别和联系:

  来源相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都必须经过消化与吸收相代谢途径相同: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均可合成、分解、转变。都必需在酶的催化下点才能完成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最终产物均有CO2和H2O贮存方式不同:糖类和脂肪可以在体内贮存,蛋白质不能在体内贮存。不同代谢最终产物不同:糖类、脂肪的代谢终产物只有CO2和H2O,而蛋白质的代谢终点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尿素等含氮废物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只是一种能源物质(只在糖、脂肪严重供能不足时,方由蛋白质供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M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