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济宁写过哪些诗,李白写了哪些送行诗呢?

副标题:李白写了哪些送行诗呢?

时间:2022-04-02 07:01:5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唐代送别诗中,以“诗仙”李白写的最为出名,广为流传,留下了无数的佳句。李白一生不但喜好游览名山胜水,更是喜好寻亲探友,把酒高歌,吟诗作赋。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欣赏下李白写了哪些送行诗呢?,欢迎阅读!




  《赠汪伦》,地点,安徽皖南地区。送别人,汪伦,曾任泾县县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句,李白用夸张的手法,把朋友间感情写的如此之深,这真是莫逆之交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地点,湖北武昌,送别人,孟浩然,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考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写出了特殊的韵味。李白把离别写的如此有诗意,在分手中,还带着对未来的向往。诗人借着绚烂的春天景色,心中无限的诗意,随江水荡漾,赏心悦目的美景,却带着淡淡的伤感。


  《渡荆门送别》,地点,湖北宜都县,长江南岸,有楚蜀咽喉之称。创作背景,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祖国的大好河山,结识志同道合的好友,把酒欢歌,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是他为自己所作的一首诗,以资自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望无际的原野,江水奔腾的气势,境界高远,气势博大,表现了自己万丈豪情。这与后来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样豪情万丈,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青春蓬勃的朝气。李白早已把四川当作了故乡,所以才有了这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又以思乡之情,怀念惜别为结尾,言有尽,情无穷。诗中“送别”是自己告别故乡,是自己给自己送行的一首诗。


  《送友人》,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有人认为是在南阳,时间是唐玄宗738年,还有人认为是,此诗作于747年,地点金陵。大部人认为,这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与友向别,依依不舍的场面。特别是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诗人利用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来寓意人生的旅途充满了变数。这与“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送杨山人归崇山》,杨山人,生平事迹不详。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李白从头到尾没有写离别之苦,主要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烘托出了,有一种“此生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灞陵行送别》,灞陵,即白鹿原,灞陵亭,据考证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诗人所送别的是仕途失意,受到排挤的一个朋友。“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采取了拟人的手法,借物抒情,道出了离别惆怅之苦,令诗人伤心不已。这与杜甫“感时花溅泪,别时鸟惊心”一样触景生情。“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借着古人的遭遇,暗示朋友此行不得意。“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诗中委婉地表明了朋友离开时因为令人不快的政治原因。“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透露出对政局的忧虑。


  李白的送行诗中,既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喜相逢,又有人散曲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坦然。一生很短,岁月如白驹过隙,我们要珍惜。人生的路上,不仅有亲情、爱情,更有友情。人与人相遇,是缘分,一个擦身而过,或许就是永别。就像李白诗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一知己很难,我们需要以诚相待,友不在多,贵在知心。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词思想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写了哪些送行诗呢?.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N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