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沪教版

时间:2023-04-27 13:2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4、实验室制取CO2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纯)
  (2)反应原理:CaCO3+HCl_______
  (3)发生装置:固+液 不加热型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四、水
  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2、水的净化:
  某些乡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2)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4)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能和水反应 C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能和碳反应:CO2+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的检验:
  ①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③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灭火 气体肥料 制汽水等饮料 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化工原料
  对应的性质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在叶绿素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能溶于水,与反
  应生成碳酸 干冰升华
  吸热,使环
  境温度降低 与一些物质反应生成化肥
  4、CO的性质:
  可燃性:C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CO+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作燃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利用CO的可燃性)
  ②冶炼金属 用于炼铁(利用CO的还原性)
  6、二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①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人便神志不清,最后死亡。
  导致温室效应 臭气(O3)、甲烷(CH4)、CO2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叫温室气体。
  ②温室效应的可能后果: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③农业减产。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人和动植物的呼吸;③森林火灾;
  ④怎样控制温室: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6、一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CO有毒,原因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最后死亡。
  燃烧含碳燃烧要注意通风,防止CO中毒;以煤等含碳物质作燃烧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保持通风
 六、碳单质:
  1、金刚石、石墨、活泩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
  金刚石的性质:最硬 不导电 熔点高
  金刚石的用途: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活性炭的用途:
  (1)、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石墨的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很高
  石墨的用途①润滑剂 ②铅笔芯 ③作电极木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沪教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Q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