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曾经说过:教育之根本在于幼儿园,幼童有“大慈悲”之心,道德从小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育人,成才。好比将一块天然的石头雕刻、锤炼,使其变得坚硬,有价值,因此教育应具备一定的容忍限度来引导人走向正道,而不应立刻裁决一颗未成熟的种子,而断毁一个人,孙教授的震怒,情有可原,但他手中教育容忍的尺度应更有弹性。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曾评价一位高考分数低但却敢于用文言文自荐自己的学生是一颗读书的“种子”。并引导他坚持自己的理想。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其引导和宽容作用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因此教育的容忍尺度应是有弹性的。“年轻人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如果教育因学生的一次过失而就对其放弃,那教育便是一种失职,推掉自身责任。孙教授可用更恰当的方式来引导自己的学生。人性本没有善恶告子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钢铁要经过千百次捶打才有用武之地,更何况人?教育需更富有弹性的宽容尺度,为人才的产生留有一个机会。
教育弹性的尺度就在于不是无限制的容忍,也不是一次性****。俄国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就把自己的学生看作是平等、是可塑的来培养他们,人性本就是多样的。因材施教本就是教育的伟大之处,也许有的学生天性会偏向顽皮,但教育终究能引导他在正道上行走。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而让其自身感到自己是有价值是被人认可的,才更能让他接受外界意见,再狂妄的人也会是可塑的,台湾作家李敖也经常批判他人,甚至于经常发表狂言,但他在自己恩师面前依旧长跪不起,感谢老师对其一生的影响。教育的魅力也正体现如此。
教育的尺度应对事不对人,但应在道德层面上,尤为点之。郝同学的言论也许有一定道理,正如“当今中国于丹心灵鸡汤被人们批评,孔庆东之草莽,言语确实有应批判的地方。但他的方式却不恰当,孔教授应更着眼于他的表达方式,他这种行为上给予批评,并告诫他应如何做,也可用更恰当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想法,而不必操之过急,立刻与其断绝关系,轻则只是引起小小波动,重则也许已毁其一生,变得更加极端。教育本就是这个世上最伟大也最奇妙的东西。他甚至于主宰了人的人生方向。因此教育应更加宽容,为人才留下一个机会。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教育的宽容与限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