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2-11-27 22:5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 导语】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文档大全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地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4 (5).jpg

1.高二地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产生原因

  日偏食是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在地球上形成影的现象。月球的影可以分为本影、半影和伪本影三部分。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所以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因此,观察者在半影内则见到太阳部分被月球遮住,称为日偏食;在日食时,观察者在本影范围看到太阳全部被月球遮住,称为日全食;周边剩下一个光环,称为日环食。

  当月球绕地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几乎与太阳同起同落时,从地球上见不到月球,这时称为朔,日食现象发生在朔的时候。朔的周期约为29.53天。但不是每隔29.53天都发生一次日食,原因是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平面不完全重合,两者之间有5°9'的平均夹角。所以只有当朔时太阳离两个轨道平面的交点在某一角度以内时才会发生日食。

  怎么观看日食

  直接用肉眼观看日全食偏食的过程是很伤害眼睛的,因为太阳本身就会放射出强烈可见光,如红外线和紫外光。

  应该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去观测:

  针孔投影法

  利用两块板子,在其中一块板子上挖一个小洞,让阳光穿过这个小洞投影到另一块板子上。

  望远镜投影法

  手可不要乱晃,否则太阳的影子会来回跑。并且千万不要拿着望远镜直接看太阳,如果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一定要用滤光镜。

  底片

  底片重叠多层可用来观测日全食。

  玻璃

  拿一块玻璃板用火熏黑,可用来观测日全食。

2.高二地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有五种

  1、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台湾省南部。

  2、XX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省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西南部)陕西甘肃(东南部)

  3、温带季风气候,甘肃(东南部)山西陕西宁夏(南部)河南河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4、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吉林(西部有一点)辽宁(西部有一点)河北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新疆

  5、高山高寒气候,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西北部一个小角)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因此我国的降水在地理空间上呈现“由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递减”的特征。

  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三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各有特征。

3.高二地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整体性的表现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差异性的表现

  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4.高二地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5.高二地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

  首先地球表面的点都在围绕着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称为地球自转。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故被称为“公”转。

  共同点是两者的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不同之处在于:自转的中心是地轴,产生了昼夜的交替而不是昼夜,还有就是地方时,意思也就是在每个地方看到的太阳日出时间都不一样。

  公转的中心是太阳,由此产生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尤其以我们北半球为例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夏天白天明显长于冬天。

  简单来说,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公转一圈是365天6小时9分9秒。正因为地球自转才有了白天黑夜,正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才有了四季。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什么?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北寒、北温、热带、南温、南寒;

  2、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

  3、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4、天象位置的变化;生物生长规律现象;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造成地球公转自转的原因

  概括来讲,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和公转,其能量来源于宇宙大爆炸。地球之所以自转和公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定论,科学只能研究出自传和公转的轨迹,却不能够结实为何会这样,所以很多科学家都认为这是来自于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还有一种说法,即: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开始转时,转的方向各不相同,直到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高二地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bs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