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0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副标题:2020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时间:2021-12-19 12:27:4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招聘# 导语】教育综合知识共涉及到五大考试模块,分别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新课程改革。由此可知,教育综合知识考查的知识面较广,且较为分散,对考试的应试要求较高。®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知识体系  
  (1)教育学共分为3大模块,有11章内容,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和考查频率,标红的①最为重要,且为常考点,标蓝的②为次重点,没有标出的并非不考,只是相对而言对这部分知识考查的较少。

  (2)心理学共有3大模块,分别是心理学概述、普通心理学教育理学。相对教育学而言,心理学分值约占35%-40%之间,我们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标注重点与次重点。

  (3)教育法律法规需要考生重点掌握7部法律法规,以及安徽省出台的部分法律法规。考生对于这部分知识需要掌握常考法律的时间、地位、和重要条文。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占的分数为10分左右,常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

  (5)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综合知识中重要的一个知识模块,所占分数约为10分左右。
  背诵知识点 
  1.试述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适应这种顺序性,注意阶段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引导受教育者更好地从低一阶段到高一阶段过渡,加强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和努力的品质,促使学生获得限度的发展。

  2.试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一、遗传素质:①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③遗传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二、环境: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和条件;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三、学校教育:①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作出了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①选择性作用;②自觉性作用;③创造性作用。

  3.试论“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

  一、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德育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事,智育注重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体育关注改善人的身体素质,美育则提升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则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作精神和技术的准备。

  二、五育之间互相联系。五育虽然相对独立,但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教育实践中,应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教育。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应强调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的问题,它保证教育的大方向,因而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没有科学知识,人的品行、美感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就难以有效进行。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各育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论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和新课程的关系?

  答:

  一、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在层次上是不同的。

  全面发展教育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层次,素质教育相对全面发展教育而言是隶属层,它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经阶段。全面发展教育是照应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提出的命题,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们必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依据全面发展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内容,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力争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如果所素质教育是导向、是目标的话,那么新课程改革则是行动、是方法,它会更加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基本任务。素质教育呼唤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也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创设了平台,调整和改革了传统的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新课程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5.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着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首先要对师生关系有新的认识:

  ①教育教学上是教和学的关系;

  ②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③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心理上是相容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是师生关系建立、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策略有:

  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②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

  ③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严格要求学生;⑥建立教师威信。

  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答: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表现在:

  ①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③热爱教师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④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宽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科学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说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研究能力。

  四: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热情慷慨、善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尊重学生、耐心温和等。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有:冷漠、孤僻、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嘲讽学生、经常骂人、对学生没有同情心等。

  7.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这个孩子的家长并不懂得什么是正确的师生关系,而且不知道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以及其对学生的积极意义。

  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①教育教学上是教和学的关系;

  ②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③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心理上是相容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②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

  ③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④热爱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严格要求学生;

  ⑥建立教师威信。

  从以上认识可以得出,孩子即便不听话,但不听话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需要耐心引导。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公民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以爱为基础和谐发展。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障碍,加快教学要求的内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8.试述我国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要转变课程评价的功能,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服务。

  具体要求有: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继续实行高中生毕业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9.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是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代教学改革中仍处于核心地位。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智力和智慧的接近,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类认识的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学会运用,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②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能力水平。能力发展的好的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③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条件:第一、学生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二、学生只有经过独立的思考、探索和发现,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巩固知识,注重启发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学会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10.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效率。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根据学科性质来选择教学方法;②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③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④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来选择教学方法;⑤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⑥根据教师本人的素质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此外,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时限等也会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11.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答:因材施教是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②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进行教学;③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1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看法?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才能转化称为他们自身的财富。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13.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讲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掌握知识,同时还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学习新知识时要注重联系实际;②学懂新知识后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③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④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14.当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发展有哪些机遇?存在哪些挑战?

  答:1997年起上海的10所小学进行了小班教学试点,每班学生最少19人,最多不超过28人,每班配备2.5名教师。

  一、实施小班教学的优点。

  1、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和交流的密度。

  2、学生的个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

  4、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因材施教。

  5、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小班教育存在的挑战

  一些学校把“小班化”简单地理解为人数少、教学条件优。不惜扩大普通班班额腾出教室,换上新型课桌椅,铺上红色地毯,装上冷暖空调,把教室打扮得光彩夺目。而教学的方式一成不变,还是应试教育的老面孔。学校对小班学生画地为牢,下课也不让学生走远,生怕学生受伤,不好向家长交待。普通班的学生怪父母不会赚钱,小班的学生自以为自己是学校的“白领”,这种“一校两制”把学生分成了“平民”和“贵族”,从根本上违背了义务教育让每一位适龄儿童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三、总结

  小班化教育使学生大为得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由于班级人数少,活动空间增大,教学形式可灵活多变,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和互相交流的机会也相应增多,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形式则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老师的办公桌搬进教室,一天8小时与学生相处,作业当场面批,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利于进行个别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家长、教师都反映,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孩子个性特长和师生间的融洽程度等都高于大班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也较强,尤其是自理、自治、自学等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因些,小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小学教育教育教学模式,要从缩小班级规模出发,确立符合当代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致力于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未来人,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学校的教育教学机制。小班教学的核心在于教育思想和教师素质,需要在少数条件成熟的学校作进一步的试点,不能搞“一校两制”,更忌一哄而上。

  15.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课?

  答: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策略得当;④表达清晰;⑤组织严密;⑥学生积极性高。

  16.怎样进行学习内容分析?

  答:学习内容分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安排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才能够实现学习需要分析所确定的总的教学目标。它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目的在于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效果化。做好学习内容分析,可采用以下步骤:①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②泛读有关资料;③通读整个教材;④细读每一部分教材;⑤精读每一节教材。

  17.论述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及内容各部分的关系?

  答: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五项内容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统一体。其中思想教育是灵魂,政治教育是方向,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基础。五者不可分割,不能互相取代。德育内容体系是以五项内容为纬,以各项内容的不同层次为经,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解决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简单重复、脱离实际的问题。

  18.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①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③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④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19.如果你接了一个新班,你将如何带领同学们进行班级组织建设?

  答:一、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思想工作;组织准备;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准备。

  2、建立班级组织机构:对学生开展班级组织生活的教育;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班干部的培养教育

  二、确立班级组织目标。

  1、建立班级组织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三、形成组织常规。

  1、结合入学教育进行组织规范教育:学校传统教育;班级生活规范的讲解。

  2、在平时班级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规范教育

  20.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是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请谈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答:一、促进学生费智力因素的发展;

  ①激发学习动机;②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④要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⑤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①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的自我规划,正确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②指导小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④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1.如何组织好一场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组织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设计。①选择活动主题;②选择活动内容;③选择活动形式;④设计活动名称;⑤撰写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活动准备。①准备工作的组织;②准备工作的内容。

  第三阶段:开展活动。①指导;②保障。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①总结的意义;②总结的原则;③总结的形式。

2020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简答题知识点汇总.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cB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