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巷征文

时间:2023-01-02 19:3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古巷依旧】

扬州古镇,是江南的一大水乡。那儿,桥美,水美,巷美,单单只是图片就让人无比向往。

刚进古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凉爽,本来外面阳光刺眼,热得出汗,可前脚一踏入狭窄而幽长的石砖小径,那些令人烦躁的情绪便在一瞬间消失不见。古巷里很安静,偶有知了的叫声混着风声,像一首安眠曲。一户人家门口还坐着一位老人家,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木椅子上,环着手臂,垂着脑袋,一点一点地在打瞌睡。听到外面走过的脚步声,也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淡淡地看了我们一眼,继而又低下了头。

没走多远,就看见了杨桥的代表——石桥。不过桥的这边有一间大屋子敞开着门,门口还有一个类似于报亭的小屋子,在周围都是木门紧闭的小房间中,十分显眼。进门一看,呵,原来是一家剧院啊:一座红花轿摆在房屋正中,轿子后方有辆独轮车,轮子旁一左一右地放着嫁妆,是两个皮箱子,还用大红带子打出一朵红花,十分喜庆;屋子后面是一个舞台,因年代久远,木板上有好几个洞,都是因为发霉塌陷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腐烂的味道,被爸爸称为“历史的味道”。屋子一侧摆着三个铁衣架子,上面全是锈迹。看来,门口报亭似的小屋子就是售票亭了。闭上眼睛,仿佛还能看见数年前点场景:大厅中间摆满了长椅,坐着的大多是买了票进来的,也可能有滑头点的人,趁检票员不注意溜了进来。两侧的衣架子这时全在后台,戏台子一侧,坐着敲锣打鼓的老先生,中间的演员正绘声绘色地表演着,后台有的人浓妆淡抹,准备上台……

出了剧场,向桥那边走去。跨上石桥的楼梯一步要迈很远,但一层与一层只有十厘米的高度差距。桥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石块,石块正中间有一个突出来的圆点,拳头大小。爸爸见了,下了桥去问旁边的老人家,他的猫十分乖巧地趴在他身旁。我和弟弟不禁蹲下身子,我伸手挠了挠它的小脑袋,没想到它不但没跑掉,反而惬意地眯了眯眼睛。弟弟先和小猫握了爪,又去碰了碰它直竖在空中的尾巴,然后又学我挠了挠它的脑袋。许是弟弟碰了它的尾巴惹怒了他,它竟然一下子就咬住了弟弟的食指。我心里慌了一下,可弟弟却笑着抽出手,说:“一点儿也不疼。”还给我看了看他的食指,果然,上面除了小猫的口水亮晶晶的,其他什么都没有。古巷的猫如此温顺不怕生,咬人竟然也那么轻柔,那这里的人也一定十分温柔宁静,待人有礼。

古巷里还有许多点设计令我赞叹不已:一线天、木船、一米码头……我们走到一个码头的时候,正巧碰见一个老婆婆旁边放着一盆衣服,蹲在水边,洗着衣服,看见我们还朝我们笑了一下,继而又低下去洗衣服了。这儿的人虽然也用着一些现代的东西,但他们的心依然像这里杨桥的水,宁静,安稳。

世界虽变,古巷依旧。

【篇二:寻访古迹】

在江西赣州每日在城市的喧嚣中,有这样一条古巷宁静而又庄重的矗立在老城区中。倘若你站立在在这条古巷中,便仿佛看见了曾经的繁华,踏上由青石板铺成的道路,就宛如回到了从前。但是现在一切如往昔一般,静谧而又古老。只可惜在城市的变更中,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繁荣与昌盛。这就是中国古巷之一—灶(皂)儿巷。

烟雨朦胧之际,撑一把油纸伞,漫步在灶(皂)儿巷中,聆听着雨水在伞上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历史,“淅沥,淅沥”,雨滴们又在感叹着它失去往日的光彩。此刻,闭上眼,好似望见穿皂色衣服的衙役人员,听到衙府升堂的情景,那一声声的“威……武……,威……武……”即震慑了在场的犯人,又让人感受到县老爷的威严与公平公正。也许正是有了两袖清风的廉官,灶(皂)儿巷才会在历史中绽放着自己的光彩。

不远处,有路边小贩吆喝的声音。糖葫芦的丝丝甜味迎面扑来,街上的算命先生,向路边的行人标榜自己是神算。胭脂水粉店门口,姑娘们在仔细挑选合适自己的胭脂和眉笔。要说到会馆,就不得不提到筠阳会馆,馆内的18间客房门楣分别刻有福、寿、禄等吉祥文字作为房号,各地的游人住进有如此吉祥寓意的客房,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自己的房间在保佑自己感觉。

层层叠叠而又错落有致的风火墙,让灶(皂)儿巷显得有层次感却不失美意,房屋上大大小小的镂花、飞檐、花楣、雕窗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建筑的美轮美奂,与手工艺人高超的手艺。

如今,在赣州凡是上了年纪的人,看到灶(皂)儿巷便会唤起儿时的记忆。它承载的不仅是宋代到清代人民生活的缩影,而且还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老人儿时最珍贵的记忆。

【篇三:古巷悠悠作文

苏州,一座以园林闻名的城市。各个大大小小的园林成了苏州标志性的名片,相较而言,那些藏于城市中的古巷便不是那么显眼了。

它们历经风霜与苦难,有的早已在历史的车轮滚过时化为尘土,有的在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时消失,还有的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已经找不到一点原本的面貌……相较于这些命途坎坷的古巷来说,悬桥巷则幸运得多。青砖白墙犹在,小巷悠悠,宁静依旧。

悬桥巷内曾经住过不少名人,明代高士徐波,举人朱绶世,状元洪钧,现代著名中医钱伯煊……时间如流水,曾经住在悬桥巷中的人们有的早已不在,那些青瓦白墙却记忆着一切。叶圣陶从小生活在巷中潘家堂西,与顾颉刚一同在张家私塾上课。顾颉刚和叶圣陶从小便是同窗和近邻。两人从小便十分聪颖,顾颉刚在8岁便通读《四史》,而叶圣陶更是在7岁时便通读《四书》《诗经》《易经》,8岁时已经能用工整的小楷书写三百字的文章了。或许,他们在孩提时曾经背着书包,嬉戏玩闹;或许他们曾经在巷内慢慢走着,鞋底叩击着青石小路;或许他们曾经在巷中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藏书阁中翻阅古籍;又或许他们曾经坐在私塾中仔细聆听先生的教诲;又或许……也许正是两人的互相影响和环境的熏陶,叶圣陶成为了著名的教育家,而顾颉刚也成为了著名的历史学家。正是这条古巷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仔细听,幽深的小巷中仿佛还传来了着若有若无的朗朗读书声。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孩童早已长大,成家立室,儿孙满堂,步入知天命的古稀之年,而古巷却一成不变,保留着原来的旧貌。她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注视着一个又一个栋梁的成长;她用青瓦白墙,篆刻了最美丽的故事;她用那亢长的巷道,储存着最温暖动人的诗篇……

悠悠古巷,古巷悠悠,岁月流转,古巷犹在。

【篇四:寻访古迹】

皂儿巷的路不曾规律过,好似是古人有意为之?——亦或是古人偷懒的?哈哈,我不由得笑了笑。这巷子处处露露着一股浓郁的厚重感:石是宋时的,砖是明朝的,瓦是清代的。它让我依稀模糊的看到了从前:一排身穿黑衣的衙役面容庄严肃穆,行动迅速的穿过小巷,而旁的人则噤声不语。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啊!

我的手缓缓地抚摸着这古巷的墙,我蹲下来嗅着这路,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一不是在给予我回忆、思索和倾诉。

风悄悄的滑过我的勃颈,天有些凉了,我裹紧了衣衫。却想:你是否也会感到冷呢?我想不会吧,皂儿巷,对吧?你屹立在江南泥土之上,度过千年春秋,感受寒冬腊月及烈日当空,你不曾言语,但我却聆听你的心声,对吧?

我知道你的想法,我知道你的沧桑,我更知道你的……骄傲!所以,就这样,我就慢慢的来到你的身边,去触摸历史的细节,去想那千年沧桑,去寻找你心古老。我寻找着,我探索着,但却发现你我之间还有一层薄膜。

我无法透过它,你却也不愿打破它。我了解,你有你的自豪,你不愿我用现代的气息来点污你,但我一定会寻访你的内心深处。

路很歪,我好似跌撞的走着,遐想着,心中也走过漫漫长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突然吟诵着。

而在这恍然之间,我感觉那个膜已然消失了。啊!那就是你的面目——皂儿巷!我寻访的古巷!

“皂儿巷,你不会孤单了,你有我了。”我笑了。古巷,我已寻到了你!

【篇五:三坊七巷】

要说什么叫三坊七巷,其实指的是三个坊和七条巷。巷是什么?就是屋子之间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州也叫弄。坊是什么?坊是人们的住宅区。

节日的三坊七巷果然人潮如织。修葺一新的南后街仍尽力地保持着历史的风貌,原木本色的古民居毫不张扬,临街的店铺也透着家常的气息。深褐色的木窗棂甚少华丽的雕饰,你会觉得:这古朴的窗棂,有浓浓的墨香、诗意,有淡淡的空灵,又有一些无法触摸的凝重,宛如一帧珍藏许久的艺术珍品,你只有细细的回味,才能品出个中滋味。老福州的韵致,就在沿街的一方石头,一口小天井,一扇小窗中渗出来——温和醇厚,毫不张扬。

来到了安民巷,听说安民巷还有个故事呢!以前,外国(古代的时候中国分为好多个国家)打到我们国家的附近,老百姓们都害怕极了。于是,外国派了一名士兵在这条巷门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老百姓,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老百姓这才放心。于是,后人就给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我在郎官巷南侧的二梅书屋逗留许久:当我抬起脚,跨过那高高的门坎时,内心不禁生出一股敬畏,这是清代翰林林星章先生的旧居。木质结构的书屋,不是高堂大屋,但每一处都流露出古时文人学士的风雅。一间间大小不一,格局各异的书房,或由小回廊相连,或隔着小天井相望,但皆朴实无华,就连厅堂也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摆设,似乎把所有的堂皇都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朴实无华到极致。

走出二梅书屋,心却仍在里面绕不出来,直至走到紧挨着衣锦坊的黄璞故居前,才被这另一种迥异的建筑唤醒。这黄氏故居,是左右对称、前后推进的格局,显出一种别样的整齐,处处透着无声的端庄,庄重而不失精巧。一进一进的房子像串葫芦似的,每一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而每一进的大厅、厢房、耳房、书房、起居室、天井,回廊,各有各的情致,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故居的每一进都是以大厅为中轴,井然有序地左右铺开,层层推进。缓缓地移动脚步,往昔的繁华也恍若在眼前晃过。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号称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曾经滋养了多少将相之才,曾经汇聚了多少时代风云,无须太多的史料,单从坊名、巷名,就可窥视它曾经的风姿和荣耀。但多少翻云覆雨的故事,多少风雅迷人的传说,都付与春风一笑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徜徉其中的物是人非之慨叹,想来古今无异。

【篇六:青果风韵】

城市里,大街上,高高的楼,密密的人,透着丝丝喧闹,使我烦躁的心,时时不能平静。

我独自漫步在青果巷内,那青瓦白砖的风韵,却深深融进了我的心。城市里这小小的一隅,如一徐清风,在我心中久久荡漾……

这弯弯曲曲的路,透着几分沧桑。仿佛眼前有位丁香般的女子,撑着把油纸伞,走在小巷里。一股江南的风韵,似从我心底油然而生。江南的水,江南的路,在我心中浮现,在

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腾空而起。我抬起头,仰慕的望着这浸透着江南风韵的青果巷,这典雅的青瓦白砖,似是一种力量,驱使着我的心,使我用心再看看它——青果巷。

我循着江南的气息,悄悄地迈着步子。生怕我一用力,打破了这安详的宁静,打破了我心中久久漾起的青果风韵。石子路整齐的铺着地面,青色的鹅卵石打着回旋,巷子的深处,送来徐徐微风,浸透着典雅,揉进了花香,我陶醉地吸了一口气,想要把这青果古巷的静美,吸入我的鼻腔,融进我的心房。隐隐约约,我好像迷恋上了什么,那是一种少女的柔美,麻酥了我的全身。我似乎爱上了这种淡雅的青果风韵……

柔美的风韵迷醉了我的双眼。却在巷子深处,传来了幽幽清香,我循着香气,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路边的垂柳披下了她细长的柳枝,好似少女的长发,温婉,迷人。这淡淡的清香中透着花的味道,沁人心脾,却不浓郁,清秀脱俗。花香不怕巷子深,风里带着花香,送到了这里。我不禁仰望那巷子深处,也许,那里真的有着一位丁香般的女子呢。

我踏着清香走在青果巷内,不禁细细采撷那抹青果风韵,品味它那斑斓悠闲的缕缕芳香……

【篇七:寻访古迹——青果巷】

我诞生于常州,而最令我感到自豪的,是一条巷子——青果巷。

常州是江南水乡著名的历史城镇之一,至今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时期的遗存十分丰富。而青果巷则是常州市区保存最为完好、最负盛名的古巷。

住在常州的人们肯定都来参观过这么一条古巷,也领略过它的风采。它是常州市的历史风貌精华所在,但凡入过这条巷子的人们肯定都知道,它不仅保留了不同时期的一些历史遗迹,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以及某些名人的故居。在这条巷子的旁边是一条古运河,运河上架着一座小桥,我第一次来时,还称它为小桥流水人家呢!

我的学校就在青果巷旁边,每天上学放学,走过最多的一条路就是青果巷。

一进入青果巷,一种江南韵味就映入眼帘。到处都是黑白的简约风格和实木门槛。当然也有矮小的屋门,每次,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到处张望。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四合院,虽然没有进去过,但却在门缝里看过好几回。它是一个经典的黑白四合院,它有着很高的门槛和屋檐,里面的空间也十分的大,一看就是个大户人家。每当我从这家门前走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目睹它的风采。

青果巷,一条古巷……

【篇八:临海紫阳街】

前阵子,我和父母一起去了浙江游玩。人们都说:去了浙江,风景是要看的,菜系是要尝的,古街也是要去的。我听了十分好奇,什么古街这么知名?居然都成了必去之地?于是,怀着好奇,我们前往了浙江第一古街——“临海紫阳街”

一到古街,还未进入,便感到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窄窄的街道是有青砖铺成,点点青苔隐藏其中;两旁的老房子都是灰墙黑瓦,透着古朴宁静;那木质格子窗户、那飞翘的屋檐、那笨重斑驳的大门、那小店门口随风轻飘的幡?无不显露这古街的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怀着静穆小心的心情缓缓进入古街,没想到古街并不“老态”,而是处处透露着“生机”呢。你看,两旁的老房子都被开了各种各样的店铺,有卖传统物品的,有卖各种小吃的,更是有好多古代卖手艺的如捏面人、画糖人参插其中?我目不暇接,好生兴奋。这时,我突然发现有个白发老者静静的坐在街边自己的一小块摊位边,正全神贯注的画着糖画。只见他一手拿着一只长柄勺子,舀了一小勺糖浆,然后慢慢倾倒在铺着的糖衣纸,边倒边做画。少顷,一只栩栩如生的龙欲腾空而起,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啊!而整个作画过程,老者是一气呵成,运勺如飞,龙的线条粗细有致,糖浆最后一点恰好就倒在了龙的最后一笔,不多不少,完美至极!这哪是食品?这分明就是珍稀的工艺品。趁着人少,我厚颜提出让我一试,老者居然同意了。本来自以为在一旁看了好久,自己也应该掌握要领了,没想到真正自己操作起来,这个拿勺子的手居然颤颤抖抖,倒出的糖浆忽多忽少,导致龙的线条杂乱无章,简直就是画了个“四不像”。唉,看来,任何看似简单的事都是需要长期锻炼,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恒心和毅力中才能达到目的,不然,就只会像落得个“三脚猫”“四不像”。

临海紫阳街,是个有着大气古朴而又蕴含活力,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走出的古街?我喜爱它,不仅是因为它独特的美,更因为那里有个老者教了我一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6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