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黄金时代》有关论文观点总结,写论文思路。

时间:2023-01-19 08:35: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金时代》

一研究《黄金时代》的主要观点列举 A、从叙事的角度。

1 叙述情节推进的动力是否定性的。

通过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分为上下半篇,上半篇是王二与陈清扬“搞破鞋”的前前后后,下半篇是两人为此罪名遭到农场军代表“革命群众”等批斗写交代认罪的经过。论述时加入佛家的观点,以及与格雷马斯的方阵观点的对比。从情节逻辑上看,上半篇可以用佛家的“四句破”来解释,其中的否定已经非常复杂。但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需要更加根本的否定性,格雷马斯方阵提供了一个静态的多重否定方式。但是《黄金时代》的叙述逻辑证明,有必要把它改造成一个在纯否定中运动的开放过程。在多层往复的否定运动之后,就有可能穿透文本,看到历史运动留在叙述缝隙中的痕迹。进而论证观点。 《叙述在否定中展开》赵毅衡 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1期) 2 王小波小说集《黄金时代》中的叙事时间经过了作者的重新安排。

(熊锦华《叙事时间与艺术乐趣》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第24卷第6期) 3 认为“王二的智性叙述不仅表现在故事里,更直接表现在叙述语气中”“王小波智性叙

述的才能在对性的描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程文超《.时间秩序回到叙事之后—谈“现实主义冲击波”》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 认为“王二的智性叙述不仅表现在故事里,更直接表现在叙述语气中”“王小波智性叙

述的才能在对性的描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认为王小波采用了“自由叙事。 (艾晓明.《重说<黄金时代>》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5 认为小说采用诙谐欢快的叙事笔调,以戏谑、反讽的语言和大量沟性狂欢描写,对特定

时代的荒唐人、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巩红玉、巍钮霏《浅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狂欢化》云南电大学报20123月第14卷第1期) 6《黄金时代》以一种审美性的眼光来结构历史,以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文革”记忆,使历史记忆多了一份诗意与美感,少了一份壮烈与凄惨。作者对于“文革”记忆有着复杂的态度,于批判中杂揉着理想主义因子。《黄金时代》典型地实践了“陌生化”手法,以儿童视角来结构历史,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趣味性。

(翟传鹏《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第13卷第320136月)

7作者注重叙事形态的更新,坚持黑色幽默风格的延续,巧妙地运用与黑色幽默相关的荒谬逻辑和怪诞语言、这使作者与现实之间的缓冲地带得以拓展直至自由驰骋、王小波就在这自由境地的“虚无’,狂欢中走向圣境。

(葛胜君《虚无的圣境—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31卷第620106月)

B、从文体的角度。

1、提供了用现代汉语写作的狂欢体小说。 《狂欢。诅咒。再生。——关于<黄金时代>的文体》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文学研究,1997

2、认为《黄金时代》倡扬自由、本真,采用了类似“多重复调”的叙述方式和一部曲式的整体结构。王小波的小说不受形式的束缚,各种技术手段的存在如同音乐中的和声、曲式等一样,都没有成为约束创作的枷锁。在寓庄于谐、幽默独特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王小波自由真我的精神。

(武慧《一首纯真自由的歌—王小波<黄金时代>音乐性分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3、本文试从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的“文革’现实、采用的描写视角、表现的写作功底四方面对这部作品的经典性进行论证。

(于立得《论<黄金时代>的经典性》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10. 6 C人物分析角度

1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黄金时代》中陈清扬的人物形象,得出《黄金时代》中的人物都处于一种荒诞与孤独的生存处境中,一种身处荒诞、无法抗拒却又不得不面对,从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故做旷达与超脱。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陈清扬在面对那个荒诞的世界时,其生存态度一也经历了一个由逃避、自欺到承担的复杂转变过程。

(王玉铎《从“逃避”到“承担”对<黄金时代>中陈清扬形象的存在主义解读》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第10卷) D思想性角度

1米兰。昆德拉和工小波小说共同之处是在小说里思考存在.探索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可能性.这突出体现在宽泛意义上关于政治和性爱的思考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黄金时代》显示了两位作家关于轻与重选择的艰难、灵与肉冲突的挣扎的思考的既共通又相异之处。于内在的思考.两位作家关于“历史”和小说艺术的看法也有相通之处。 (段金柱《在小说里思考存在一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黄金时代>比较》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3月第21卷第2期) E.从性描写的角度。

1认为“性”在这部作品里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是一曲对健康、自然的生命形式的颂歌;是对假道学的丑陋灵魂的辛辣讽刺;是对“文革”荒诞历史的反映。

(吕德强《颂歌利刃寓言—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解读》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第320043月)

2、认为王小波以福柯的眼光看待社会,因此,性成了小说展示社会权力关系的舞台,也是他驳斥仗革”荒谬的有力武器。同时,性还是弱者挑战主流话语霸权,显示生命权力,获取生命乐趣的重要手段。

(陈绪石《知青小说、王小波与福柯---<黄金时代>的新视角》江西社会科学2013 如丁东的《超越羞耻心文化》、邢小群的《我读<黄金时代)—关于性价值观的超越》 还有的论者就《黄金时代》的荒诞、黑色幽默、游戏想象等方面讲行了探讨。

二、自己的观点:王小波《黄金时代》狂欢化浅析 三、论文撰写思路

首先,对王小波《黄金时代》这一作品进行简要介绍,以及历史地位的阐述。《黄金时代》是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的第一部,小说以自己 的经历、思想和所受卡尔维诺、奥威尔、昆德拉、巴赫金等人的影响,“文革”时期的人、事等作了个性化的阐释和戏拟的反讽,还了“黄金时代”的历史本真。)提出狂欢化这一观点。

接着,介绍什么狂欢化以及其历史渊源。 最初的狂欢化文学是为狂欢节服务的,如古希腊 时期的“酒神颂”。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狂欢化堂而皇之地成为文化转型时期的主导。这时期的狂欢化文学以拉伯雷、乔雯、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为代表,其作品成为世界狂欢化文学的杰作。从17世纪开始,随着民间狂欢化文学衰落,狂欢节不再是狂欢化文学的直接、唯一来源,狂欢化文学的来源扩大了,狂欢化的内涵也扩大了,凡是对于现存的秩序、规范、特权、禁令的暂时摆脱都是狂欢化,它是文明与戏谑、荣誉与失落、歌颂与诅咒、严肃与纵欲、高尚与卑微的“正反同体”的互为嘲讽,是一种带有反抗性的精神解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a83c1f49649b6648d747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