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的由来传说 :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饭吃不好,觉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解难,惩治恶龙。 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她们虽然出身皇家,又身为帝妃,但她们深受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而总是在关心着百姓的疾苦。她们对舜的这次远离家门,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为了给湘江的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恶龙、凯旋的喜讯,日夜为他祈祷,早日胜利归来。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燕子来去了几回,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担心了。娥皇说:“莫非他被恶龙所伤,还是病倒他乡?”女英说:“莫非他途中遇险,还是山路遥远迷失方向?”她们二人思前想后,与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还不如前去寻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们终于来到了九嶷山。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的每个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条小径。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这儿,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的坟墓。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乡亲:“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乡亲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们:“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老人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这里了。”原来,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了,它们朝朝夕夕地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娥皇和女英的眼睛,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湘妃竹简介: 湘妃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桂竹的变型,产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竹竿布满褐色的云纹紫斑。秆高7-13m,茎3-10cm。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与原变种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 最早见于晋朝公元265~420年的《博物志》,后又见于梁朝502~557年的《述异记》。中载”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自古以来泪竹就成为文人墨客争相题咏的内容。 九嶷山属于南岭山系,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泪竹一般生长在1200米左右的山谷、山坡,多于苦竹组成纯林或于其他树种混交,平均地径粗1~3厘米,高2.5~4米。泪斑分布不超过2米。斑块成椭圆形,长约0.5~2厘米,宽0.5~1厘米,在竹竿上无规则的排列,形成以斑块为中心的无数个褐色或黄褐色椭圆形环纹,形同手直螺纹。 调查结果分析,九嶷山泪竹是由一种真菌侵染苦竹而形成的一种病态,苦竹出笋后,表皮组织受到真菌侵染,随着苦竹生长,真菌不断繁殖、休眠,待到第二年春季,温度、湿度适宜时,便在苦竹表面出现症状,呈现出褐色小斑块,边缘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晕圈,这是由于菌丝产生的酶,将苦竹纤维组织分解的结果,泪斑中的螺纹,是由于环境因子周期性变化,致使菌丝产生间隔性生活期而形成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ff5f8e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