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对比中英教育差异

时间:2023-06-07 05:06: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对比中英教育差异

作者:宋佳楠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8年第4



【摘要】观看完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英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不同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福利体制下,产生了中英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笔者认为这两种教育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从而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体制。通过纪录片可以看出,中英教育的差异重点体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式教育;英式教育;教学;教育体制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影响因素

1.班级设置。这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在因素。中式学校一个班有50个人左右,属于大班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为班级授课制。这种课堂讲课效率很高,而且大多数学校采取随机编班的方式,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呈现阶梯型分布,成绩好的学生能带动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国学校一个班最多有30个人,属于小班教学。教师多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学校按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在班级里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这样教师的授课会更具有针对性。一般而言,小班制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大班制,但是我国的教育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生配比,目前都无法实现小班制。

2.社会文化。这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内在因素。中国文化更看重集体的、国家的利益,个性是不被鼓励的。《中庸》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环节是有层次的。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报效国家,为了增强社会凝聚力,而不单单是为了个人理想的实现。因此在中国的教育中,大多具有民族性色彩。例如,周一早上升国旗,培养的是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具有民族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做早操也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形成了一个团队,促进了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使其明白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中国文化自古重视“尊师重道”,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从小养成了尊重教师、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受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他们很少去质疑老师、父母,而是一味地服从。英国文化更加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的发展。学生并不认为教师或者父母说的话永远是对的,他们敢于去质疑权威。同时,他们更加追求自己个性的发展,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接受自己的本性,而不会轻易被环境所改变。

(二)教学方式的不同

1.内容性教学与理解性教学。中国教师的教学重在知识内容本身的传授,对他们来说,将知识教给学生,学生记下然后应用即可。所以,在中国的课堂上,教师一直在板书并不断重复所讲的重点知识,学生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记笔记。英国教师采用的是理解性教学,他们更多强调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英国学校的一个教师说:“教学、学习和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教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这与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类似,他们更注重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统一教学和因材施教。我国教师采用统一的标准、大纲进行教学,学生如果不能跟上进度则会在考试中被淘汰出局,而对于跟上进度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具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理念等,很少有个人的独特性。英国教育有不同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以适应不同学生,他们更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最基础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先是“知其心”,即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然后采取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方法“长善救失”。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发现他们的错误并指出来,使其获得正确概念。这一系列措施的前提是他们懂得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需要因材施教。

二、学生的学习

(一)影响因素

由于中英两国有不同的教育评定体制,它反映的是两国人民对于智力决定因素的看法。有研究表明,英国人更强调能力,而中国人和学生则更强调努力。中国学生处于残酷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而在英国,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在义务教育期间,96%的英国学生都是受教育基金资助的免费生。各种福利制度使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安逸,因此他们不需要很努力,不需要提前为将来做打算。

(二)学生的学习方面

1.努力程度。中国学生普遍很努力,他们在学习上力求做到最好。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中国的学生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而对于英国学生来说,他们做事只求尽力而为,从不追求极致,更享受安逸。因此他们在学习时,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很轻易地放弃,他们重在享受生活、学习的过程。

2.竞争的态度。中国的学校经常会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以此作为对学生能力评判的依据。中国人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因此大多数学生喜欢竞争。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会暗自努力,争取超过别人。英国的学生只会同自己竞争,通过比较自己现在和之前的成绩,来判断自己进步亦或退步,将不断超越自己作为前进的动力。

3.学时长短。从记录片得知,中国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大概为1516个小时,是英国学生学习时间的2倍,也就是除了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在学习。纪录片中,虽然在最后的测试中,“中式学校”的学生取得了较高的成绩,但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较英国学生长。中国人常说“熟能生巧”,考试大多靠的是对知识的掌握,而通过长时间对知识内容的记忆与学习,他们早已经掌握了很多有关考试的知识。

三、通过中英教育差异得到的启示

教育评价是通过科学手段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英国教育重在学习过程,而中国教育重在结果。

英国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是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他们遵循杜威“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值得我们去借鉴、吸收,要让教育适应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应教育。我国学生的高素质和内在精神力量是英国学生所缺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应当让学生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化去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纪录片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国校长对中国的课间操很感兴趣,他认为这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杜威认为:“只有通过从事联合的活动,一个人在这种活动中运用材料和工具,有意识地参照别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能力和器具,他的倾向才获得社会的指导。”即注重团


体合作的意识。中国教育应当将课间操的这种集体、合作精神运用于学科教学当中,即多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英国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团结、集体意识,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当中,以平衡其较强的个人主义。

教育者力求教育的普遍性,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我国的教育应该从英国教育中吸取自由、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通过整齐划一来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之丧失其独特性。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教育的竞争,通过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因此,寻求一种好的教育体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华.关于中英教育差异的几点思考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2] 赵彤.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教育方式

差异——以BBC记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为例[J].科技展望,201613.

[3]李建民.中英教育:是差异,不是差

[J].中国德育,201518.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李其龙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1bac9b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