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与美国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概要:一个科学的专业课程设计应该是:既要遵循其本身所应有的设计规律和范式,又要借鉴同一学科专业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的课程结构和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并且贴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美国是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国家。我们可以探析美国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与我国地方高校的比较研究,依据自身特色和定位,构建适合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美国按照学校的重点任务和培养学生的类型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研究生数量比重大,主要以开设研究生课程为主的研究型大学,类似我国的“985”、“211”重点大学;第二类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的州立大学,类似我国的地方高校;第三类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两年制社区学院。本文选择州立大学作为专业与课程设置的研究对象,是因为州立大学充分体现美国高等教育 “务实”和“先进”相结合的特点。州立大学立足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又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机制,充分体现了“务实”精神。 一、专业设置 美国高校是根据办学宗旨、市场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来决定某个专业的设的,高校有完全的自主权来决定专业设置。州立大学的专业设置与本州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宾州是美国牛奶的重要生产地,学校为此在全美开设了最早的冰激凌本科专业,讲授奶制品制造技术。宾州农业发达,该校率先开设农业学士、研究生课程,培养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宾州的煤产量曾居美国第一,学校就建立了庞大的煤燃料实验室。美国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主要是放在院系层面,院系的教师拥有专业设置权力。院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设置的具体工作,如社会需求方向、新专业对就业影响等。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专业设置强调文理专业交叉渗透,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很多学生都按照兴趣和就业需要进行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选择。多样化和科学的专业设置为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自我发展目标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美国学生有充分地选择、调换专业的权利。对许多刚从高中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其实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别是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填报专业是很盲目的,而美国高校开放式的管理给学生选择和纠正的机会,事实上美国很多高校一年级学生的专业是没有确定,有超过一半学生换过专业,部分学生转过两次以上的专业。美国高校把选择专业的权利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和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大多数学生在懵懵懂懂的年纪选择了自己不喜欢或者不熟悉的专业,并且一经确定就伴随大学四年宝贵时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更重要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缺乏对市场和国际趋势的深入了解,专业过时或者严重过剩,背离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专业设置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单方面追求学科专业的大与全。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教育资源是否具备,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课程设置 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非常具有特色和先进性,与美国能够在短时间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是密不可分的。首先,美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知识面的广度、能力的培养,另外也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设置能力课程(如英语口语、大学代数等)、锻炼交流与表达能力的课程(如演讲),更有涉及人文学科(如世界历史、艺术鉴赏等)、自然学科(如化学原理、物理学原理、微积分等)、社会科学(如英国历史、世界文明史、人类学导论)等领域的课程。其次,美国高校所设置的课程与学生培养计划主要根据社会需要而制定。例如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弹性,每年教务办公室都要根据学生本人、职业发展心或者专业协会的回馈信息,咨询专业人士对课程设置的新要求,评估当前课程的市场实效性,通过春、秋两学期各召开3次课程变化委员会,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以解决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最后,美国高校注重推进课程国际化,将课程作为拓展跨国知识的主要载体,课程国际化不仅应当开设更多关于其它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鼓励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专业课程交叉和融合,增强课程的多元性,而且所有课程都应当体现国际视角。美国州立大学通过开设联合学位和双学位课程来达到国际化教育目的。根据双学位课程的安排,学生可在合作的高校上课,获得学位、文凭。奈特把国际课程描述为“国际化进程的中枢”,并认为国际化课程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以学生国际化为中心的学习经验,为他们融入日益全球化的社会做好准备。 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的地方高校,在专业课程设计时,不是以专业实际需要设计课程,而是以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设计课程。为了平衡教师关系或者追求课时量,不进行科学的调研和论证,随意性的增设课程。一个科学的专业课程设计应该是:既要遵循其本身所应有的设计规律和范式,又要借鉴同一学科专业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的课程结构和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并且贴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同文.大学质量之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本土国家化培养机制研究.2019.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5e191c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