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凉唱挽歌随笔散文-挽歌清唱 永失我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曲悲凉唱挽歌随笔散文:挽歌清唱 永失我王 庞涓,战国时魏国的上将军,声名显赫,功勋卓著。他穷十余年之精力所训练的魏国五千铁骑,乃是一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 庞涓出身寒门,父母夭寿而亡,从小被经商的叔父抚养。叔父常年奔波在外,叔母与堂兄弟们歧视他欺负他,使他饱受寄人篱下的痛苦与屈辱。六岁那年,有一天吃饭,小小堂弟恶作剧向他饭盆里撒了一把土,庞涓忍无可忍,将小堂弟猛然一推,恰巧撞在廊下石柱上,鲜血满面。叔母闻之,操起一把菜刀疯狂扑向庞涓,一个疯跑,一个穷追不舍,已到悬崖,幸有一大石,庞涓用尽全力掀翻石头,将叔母压翻,并用菜刀猛砍叔母,方才解恨。遂逃遁山林,过着风餐露宿的野人生活。幸遇旷世奇才鬼谷子收留教诲,终成一代虎狮名将。 庞涓学成下山,投奔魏国,魏王以治国安邦,统兵打仗之策,庞涓倾其所学,侃侃而论,并保证:“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统兵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必成为霸主,最终兼并其余之国。”一番激昂陈词,深得魏惠王欢心,便任命他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兵权。庞涓的剽悍和勇猛,以至初始的每战必胜,每攻必克,并且还打败了当时已经非常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一切都为他奠定了赫赫威名和显要地位,也使庞涓刚愎自用,贪图虚荣而又自命不凡的心理得到最大满足。 庞涓与丞相公叔痤历来将相不和,公叔痤死后,庞涓曾一度做过出将入相的美梦。然处事圆滑,深得魏惠王欢心的王室世族公子卬捷足先登,使庞涓的勃勃雄心毁于一旦,再加之日后遭遇冷落,以致庞涓的立志横扫六国建立盖世功勋的鸿鹄之志化为乌有。 庞涓的成败与孙膑休戚相关。孙膑,乃是一代兵圣孙武的嫡系后人,和庞涓同是鬼谷子的门生。孙膑为人诚挚正派,深得鬼谷子的厚爱,于是便把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悉数传授,使他比庞涓更技高一筹。 庞涓孙膑一同拜别恩师下山,庞涓早有雄心报效魏国,孙膑则准备回到齐国,无奈禁不住庞涓的盛情相邀,一同来到魏国。当魏惠王得知孙膑的显赫家世,施以厚礼,让庞涓心有所失。而深藏不露的孙膑名门望族的身世和庞涓出身寒门的悲惨身世两相悬殊,使庞涓嫉恨有加。而孙膑的执意回齐,也使魏惠王有所顾忌,便于庞涓沆靡一气,设计陷害孙膑。在被监禁并被残忍地挖去膝盖骨时,孙膑对陷害阴谋浑然不知,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他心智全失,狂乱失态,呼天抢地,语无伦次。自被当做“惊吓失心”——疯了!也是该上天佑护,否则,陷害必然还将加倍,直至生命消失。在没有冷暖,没有饥饱,没有廉耻,没有尊严的暗无天日的苦难岁月里,苦撑苦挨。十载寒暑,终于等到了机会,齐国使臣将他秘密地带出了魏国,后被齐国大将军田忌收留,从此脱离苦海。 一朝受辱,定会雪耻,否则难为人师。在庞涓攻打赵国,赵国岌岌可危,频频向齐国求救。孙膑镇定自若,运筹帷幄,一出围魏救赵,迫使魏惠王十道加急令,让行将摧毁赵国而功成名就的庞涓无奈返师。途中,又遇齐军的桂陵伏击,使庞涓溃不成军,元气大伤。孙膑的大智大勇,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战争长河的奇观,围魏救赵也成为兵家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庞涓最大的人生败笔还是在于自负轻敌,仍是败于孙膑手下。桂陵一战,让庞涓耿耿于怀,立志报仇雪恨。而马陵战役,则是为他唱起了挽歌。孙膑不愧为兵圣之后,熟知庞涓的秉性,连最后置于庞涓死地的计谋也计算的如此精到——引诱庞涓到山坡孤立之处,集中强弩向火把圈子齐射,使庞涓壮志未酬身先死,命殒他乡,他悉心训练的精锐之师也毁于一旦。 马陵之战,使魏国用雄厚的财富与漫长岁月堆砌起来的最具威慑力的精锐主力毁于一旦,魏国唯一一位极有统兵才能的上将军庞涓也死于非命。从此,这个超强战国,在龌龊的内耗中日复一日地衰落下去,使战国初期形成的格局为之一变,为战国中期争雄的新局面拉开了帷幕。 庞涓,一代天之骄子,统兵干才,著名的军事家,由于魏惠王的昏庸,孙膑的技高一筹,以及自负的本能和狭隘的心胸,陨落于史册中。真可谓是:“一曲悲凉唱挽歌”。 明君惜才情真挚 始得芳名垂青史 提起曹操,人们褒贬不一,亦忠亦邪,而邪大于忠。就连戏文中,也把他描摹成白脸,白脸,奸臣也!历史就是这样,颠来倒去,各执一词,莫说一衷。 曹操出身宦官,少年放荡不羁,广泛结交社会名士。自踏入仕途后,不畏权势,忠于职守。任国相时,作风雷厉风行,历史功绩卓著。官渡之战,挫败袁绍,“十面埋伏”再度击败袁绍,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赤壁之战成为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由于他听信凤雏庞统之言,将数辆战船首尾相连,更介于周瑜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出“借东风”火烧赤壁,使曹操溃不成军,十万大军不敌不足五万的孙刘联军,水军在此战中全军覆没,损失惨重之极,从而也影响统一中国的大业,始是三国鼎立成雏形。 时至今日,历史终为曹操做出正确判断,始称他为东汉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魏的实际建立者。他倥偬数十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打下北方一片天下。同时,亦称他是盛世谋臣,乱世枭雄。 曹操的爱才有口皆碑,为求良将,不惜礼贤下士,许攸的投靠,令曹操喜出望外,激动之余,赤足相迎,成为千古佳话,曹操的爱才之举由此可见一斑。 最令人称道的当属文姬归汉,尽显曹操的爱才惜才与大度容忍。 蔡文姬,汉末著名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蔡邕是东汉著名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文姬是他的唯一爱女,聪颖非凡,尤其在音乐方面天赋极高,记忆力非凡,能过目不忘。六岁时隔墙听音,即能断定其父所断琴弦之位,十四岁时,她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口碑甚好,声名远扬。 蔡文姬一生命运坎坷,十六岁时嫁给出身世族的大学士卫仲道,夫妻恩爱有加,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咯血而死,因没有子嗣,卫家人嫌弃她,心高气傲的文姬不忍屈辱,不顾父亲反对,毅然搬回娘家。父亲由于横事牵连,死于狱中,二十三岁的文姬被匈奴掠去,后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育有二子。在匈奴期间,聪慧好学的文姬学会了吹奏“胡笳”及异族语言。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更欣赏文姬的才华,在得知孤女流落南匈奴时,立即派周进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终把三十五岁的文姬赎回东汉。 文姬回东汉后,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夫妻感情并不和谐。婚后第二年,董祀犯死罪,文姬救夫心切,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来到丞相府,求曹操宽恕。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怜惜文姬的悲惨身世,更爱慕文姬的才华,网开一面,于是宽宥了董祀,蔡文姬对曹操感激涕零。由于战祸连年,父亲藏书毁于一旦,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其父生前藏书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令曹操大加赞赏,也由此可见文姬才情之高。 文姬在胡地时,因日夜思乡,故土难忘,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并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名曲。 为了继承父亲遗志,文姬撰写了《读后汉书》,这不能不说是她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卓越贡献。 最让人赞叹的是文姬因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却与南匈奴左贤王所育的两个儿子,在理智与情感挣扎的两难之中,一唱三叹写下的五言律《悲愤诗》,成为诗歌中的瑰宝。 青梅煮酒论英雄。历史,不因你功高卓著因一时小节而忽略,也不因你狂傲不羁留斑斑业绩而冷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0625c0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