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才能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黄老师: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态度,很敏感,有时和别人打招呼时人家爱理不理,我就会想是不是哪里得罪了他;朋友没有回我短信,我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好累,特别有的时候对朋友照顾不周全时,会被指责不关心他,然后心里就会有负罪感,但是我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在意啊!这种时候真希望世界上只有我一个算了,觉得一句话也不想讲,一个件事也不想干,开始讨厌世界上所有的人。但是又觉得这样不对,觉得是不是自己有问题。黄老师能不能告诉我,如何有一个成熟的思想面对人际关系啊?” 黄怀宁:我不先直接告诉你怎样成熟的面对人际关系,而是你应先了解两个问题,“太在意别人”在心理学上是什么意思?它又是怎样形成的?然后才到你所问的如何改变的第三个问题。 我很能理解你的状态,你的烦恼和感受,你怕得罪别人,怕伤害别人,生怕引起别人一点儿反感和不快,却又怨自己太无个性太不张扬,你也没有尽情地或狂喜狂悲地发泄过自己,这就是在意别人的两方面表现,一是对别人的情绪与行为的敏感,二是对自己行为与情绪的压抑,以让外界满意。换句话说你思考问题的重心总是在外界身上,心理学上称作“外控型”。一个人的表情是他内部情绪的外在表现,他与你一样在每分每秒的日常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烦恼事高兴事,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情绪并不是因你而起的,跟你没任何关系,说实在的别人哪有那么多精力去注意你呀,实则是你自己内心的焦虑在作怪,你在为焦虑寻找一个解释理由和一个渲泄的渠道,因此从这方面说外控实际上是焦虑在控制你! 外控的直接结果就是内在的自责,这是焦虑的根源,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源在家庭教育,在父母。这种孩子的父母要么关系紧张,要么对孩子太严,要么总拿孩子出气,反正不是和谐的家庭,“大事小事一声吼啊”,搞得孩子无所适从,整天紧张,不敢自主行动,父母是神圣的,所以孩子整天在想我是不是做错什么让大人不高兴了?孩子是敏感的,除非与儿童在一起玩而暂时忘却,一回到紧张的家庭他就在搜寻父母的“脸色”,看看自己不是又做错了什么,时间一长就固定为模式,外控型认知模式+焦虑型情绪模式+退缩型行为模式,虽然你没说有行为退缩的症状。 父母太缺乏儿童的成长知识,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意识又不足,完全凭一点传统的经验教育子女,完全不相信这里还有什么科学,也根本不信父母怎会伤害子女。 纠正的方法也是三方面: 首先认知上改变外控,我是我,别人是别人,别人没时间关注我,我也没时间关注别人,别人不需要我负责,我也不需要对别人负责,我有太多事要做,凭什么我要自我作贱让别人来控制我,难道别人比我自己还重要吗?这样就慢慢地把控制点移到自身内部来。 . . 情绪上自由表达自由渲泄,不卑不亢与别人交往,心理有什么想法极时表达出来,向外泄不要向内压,当你体验到一种轻松时,你会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喜欢这种方式。 行为上要作一些改变,主动交往,主动帮助人,把自己的想法用行动表达,学会对抗也学会道歉,要不了多久你就会体验到改变,体验到进步,体验到成长,体验到快乐与自信。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对于自己的所能,不应该狂妄自大。对于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对于他人的所长,也应该以大气的心怀去欣赏,并且还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为什么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 谁在控制你的生活?谁在影响你?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其他人—社会、同事、朋友、家人或者我们的宗教团体。当然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这一运行方式。我们被这种方式洗脑了。我们发现感觉自己很重要、被别人接受会让自己很开心,所以我们就学着做那些会让其他人喜欢我们的事情。我们不想与众不同,因为与众不同的感觉并不好。我们把这种做事方式学的很好,即使我们长大成成人后依旧保持着相互制约——通常是通过相互施压。我们彼此一致,就像无需牧羊犬看守的羊群。 “大多数人都并非自己。他们的思想充斥着别人的意见,他们的生活通篇都是模仿,他们的激情仅仅只是引用而已。”——王尔德 这是双向的。 首先,我们害怕别人不赞同我们。我这样穿对吗?别人会不会嘲笑我?我看上去是不是很蠢?我会不会犯错?当我们觉得别人对我们的感觉很差时就会很沮丧,因此我们会尽量的避免这种情况。 其次,我们都想让自己看上去很重要,所以我们渴望别人的关注。据畅销书《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的作者Dale Carnegie说,这是我们的基本需求。所以当别人赞许我们说我们看上去很棒时,我们会感觉良好。我们就像对药上瘾一样的渴望这种良好感觉,我们沉迷于这种感觉,并在任何地方寻找它。 我们如此渴望别人的赞同,以至于我们的生活不快乐且处处受限,因为担心别人的想法所以备受束缚,想做的事情也不能做。就像吸毒者和酗酒者一样为了维持他们的癖好而变得生活贫困,我们在不断的自我修正中也让自己的存在价值变得越来越小。 毒品很容易上瘾,大多数人很难戒掉—因为被赞同的感觉如此美妙所以人们会不断地追寻。但是正如吸毒一样,这是需要代价的。这种名叫赞许的药物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自由——做我们自己的自由。你是想要药品还是想要自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想做你自己你就要停止释放你的能量——你需要真正的停止在乎别人的看法。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4720fd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