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成语故事 阅读天地 0518 2138 一字成语故事 一字之师,增色生辉 上世纪40年代初,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郭老一次又一次地作为观众坐在台下看戏,细细琢磨演员们的每一句台词。他对戏中婵娟怒骂宋玉的一句:“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总觉没力,就找扮演婵娟的演员商量:“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是不是会分量加重些?”没等“婵娟”回答,一位正在化妆的演员在旁边说:“‘你是’两字不如改成‘你这’,这样念起来就够味儿了。”“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品了一下台词,不禁拍手叫绝,连声称“好”!后来《屈原》的公演获得极大成功。郭老专为此写了一篇题为《一字之师》的文章,把那位演员尊称为“一字之师”。 一字之差,胜败易位 1930年4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摆开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中原之战。战前,冯、阎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聚歼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不料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进军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碰巧河南就有个地方叫泌阳,泌阳与沁阳一南一北相距数百公里。冯玉祥所属部队接到命令,日夜兼程向泌阳进发,贻误了与阎锡山部队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使蒋介石得以从容调动军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将近半年的中原大战,因多写一撇,以蒋介石的胜利、冯阎联盟的失败而告终。 一字之增,价值万金 1938年10月,卓别林写了以讽刺和揭露希特勒为主题的电影剧本《独裁者》。当影片即将开拍时,有电影公司说:他们曾用“独裁者”写过一出闹剧,因此,这个剧名是他们的“专利”。如果卓别林一定要“借用”这个名儿,就必须付出2.5万美元的“转让费”,否则就要“法律解决”。卓别林灵机一动,在自己的片名前加了个“大”字,变成了《大独裁者》。事后,卓别林对朋友们说:“我多用了一‘大’字却省下2.5万美无,这可是一字值万金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7e1840453610661ed9f4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