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酒店发展现状及前景

时间:2022-12-26 20:32: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宿酒店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民宿酒店经济与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其核心一方面是通过民宿建设,带动乡村建设与地方旅游发展,挖掘和培养当地村民的工匠精神,提升不地原住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是通过民宿建设达到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通过文化

交流促进文化发展。

关键词:民宿酒店;发展现状;前景

早期的民宿只是将农民自有的住宅出租给游的住宿设施。但随着民宿的不断发展,其定义也越来越丰满和完善。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限定条件,使其与一般的旅店区分开来。例如民宿必须以副业方式来经营,主人与游客必须要进行交流,游客除获得住宿服务以外,还应享受当地的田园风光、乡土味觉及民俗文物。随后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心理、精神需求,民宿需要重视住宿氛围,尽量彰显人文关怀,给予住宿者“家”的感觉。

我国民宿的发展现状。近几年,中国大陆的民宿发展在数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农家乐”的发展最为迅猛,一些统计数据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中国大陆目前民宿的发展现状。但由于大陆民宿类型较多,规模较大。大陆的民宿种类很多,如以四川成都为代表的“农家乐”、以厦门鼓浪屿为代表的家庭旅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旅馆等等。但大陆民宿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形态,民宿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散、乱、脏为该阶段民宿发展的显著特征。

我国台湾地区的民宿发展相对大陆来说,发展的相对较早。于20世纪80代末,我国台湾地区的服务业人口就已超50%,农业人口下降到10%,农业经济面临极大的危机。为了解决这一经济矛盾,台湾地区于1990年开始推动休闲农业经济形式的发展,民宿也是在此环境背景下发展起来。在政策方面,2001年台湾地区正式出台《民宿管理办法》,对乡村民宿的建设规模、申请登记条件、管理监督及经营者等做出法律规定,乡村民宿发展也逐渐正规化、产业化。


20世纪80年代,也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在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一定的基础标准之后,人们也开始关注心灵上的需求,也掀起了一投回归田园的生活热潮。在这股热潮的需求之下,日本的很多乡村相继出现了各种乡村民宿的形式。日本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的交流,保证乡村的健康发展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1992年,日本的农林水产省就提出了“都市与农渔山村共生活动的”的旅游推动政策。并分别在都市和乡村地区建立了都会区农协与乡村区农协共同承担的乡村民宿运营管理制度与职责。日本通过绿色旅游政策的推动,有效地提升了乡村民宿旅游中农产品自产自销及乡村文化传承的效果,并在其后的二十年中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自然景观、高品质农产品、体验型农业的几种形态为主体的乡村民宿旅游,以及以市民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渔业、观光牧场、森林公园为依托的综合旅游服务体系。在政策方面,日本向欧洲学习并加以改进,他们采用许可制认证体系,由民宿协会审查通过的乡村民宿,则给予“体验民宿”的合法认证。在民宿的活动策划方面,民宿主人预先制定好民宿体验的菜单服务,这些菜单项目均以特定农作业或者生活技术与文化为主题,供游客选择体验。另外,民宿主人会带领客人体验纯正的日式家庭用餐以及特色的温泉泡汤服务,从而让游客通过对日式传统生活的体验,增加游客对于日本乡土民宿的认可。

在民宿设计方面,日本民宿注重日式乡土原真性的表达,室内方面体现在尊重传统日式建筑,采用简单明快的隔墙分隔,室内颜色素雅,注重生活氛围的表达。室外方面,注重植物四季变化,通过山林叠石的搭配,让游客置身于移步异景的自然环境中。在民宿的管理方面,依据管理主体不同,可分为洋式民宿与农家民宿。民宿管理者都需要通过官方授权的财团法人审核、通过认证之后,方可营业。另外,日本民宿平民化的服务和自助式服务,使得游客的体验更加特别与深入。

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工业化进入发展后期,产业结构往服务业转型,旅游业也迅速兴起。农民们通过重新修建农宅,举办文化活动等形式,吸引居住在城镇的人们来农庄度假,从而提升旅游市场的整体水平,并且对于振兴农村经济的多样化的一种新兴的度假方式。德国的农业协会对于乡村旅游品质的管控非常严格,早在1971年就已经制定了乡村旅游管理机制及度假农场与乡村度假主鉴制度。依据严格的评级鉴定制度,严格的管理措施,使得德国的民宿发展十分注重民宿的设计、活动策划、品牌营销等。德国在民宿设计方面, 内部设计上一


般是由民宿的主人直接设计安排,个性特征非常多样,房间大小一般在4050平方米,房间内配置全套的家庭设施。外部环境设计上,德国民宿注重对自然环境、乡村文化特色的保护原则,只活动场地、步道、景观、修缮上下功夫,提升功能的便捷性和美观性上下功夫。在民宿的品牌营销方面,德国运用乡村民宿的评级制度,将认证过的民宿登记在专业的旅行网站上,全国联网可查。在宣传上,通过建立一种乡村建设竞赛制度,对参与的乡村民宿的建筑风格、内部设计、外部环境保护、文化推广等方面予以打分,评选出金牌德国乡村民宿。在乡村旅游的活动策划层面,德国乡村的民宿主人更倾向于通过邀请旅游者参与到当地的家庭活动当中的活动方式,引旅游者快速地融入当地文化之中,给旅游者一种完全地体验感受。另外,主人还会以招待客人的方式,给客人制定乡村旅游计划,提供咨询,有针对性地满足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文化层面,德国乡村民宿十分重视民俗文化的挖掘出创新,通过普及民众教育、举辦文化活动,呼吁人们对于历史文化、民俗的传承和保护,也通过创新文化活动丰富和引领新的乡村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增加文化的附加值。从这些方面的管理与扶持、促进,德国民宿得到非常健康和良性的发展环境。

我国民宿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我国民宿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新的社会经济向服务业转型的契机,民宿行业可以就势发展到更高更好的层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实现这个目标。向国际上民宿发展较好的国家学习,如德国、日本的文化发扬和促进的策划举措,乡土特征生活的深度体验,服务多样化等。从自身的不足中找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代保持同步,挖掘新社会形态下人们生理与心理的新需求,创新新的体验形式,从而促进民宿经济形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民宿经济与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其核心一方面是通过民宿建设,带动乡村建设与地方旅游发展,挖掘和培养当地村民的工匠精神,提升不地原住民的生活品;另一方面是通过民宿建设达到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同时,民宿经济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政策法规的规范、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设计者对当地文化的深入解读、资本的合理投入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努力,这样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经济、文化效益双丰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2a1d36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