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时间:2022-07-13 09:02: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板块活动一:激趣引入,进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李子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生:李子)。想摘吗?(想) 师:看见诱人的果子,大家都想去摘了吃。可是老师觉得好奇怪,你看,这么大一树成熟的李子长在路边,却没有人去摘了吃。这是为什么呢?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1:不能随便采摘未经别人允许的李子。 2:野果子不卫生,不能随便吃。

3: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没有人摘了吃,肯定不好吃。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目的是要顺势引出李子不好吃,可能是苦的。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给予肯定,如学生答出李子是苦子,赞扬:你真有智慧)

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一个七岁的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他有什么奇思妙想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活动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1. 师:大家预习的时候,发现了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什么文章?(生:古文,文言文均可,引导学生说出)

2. 师:对,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必须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它,读出文言文独特的“味道”。你们能试着读一读吗?(请全班同学齐读)


3. 生齐读

4. 师:刚才同学们试着朗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想听老师读吗?(想) 5.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并试着用铅笔划分节奏。(配乐读) 6. 师范读

7. 师:(出示节奏图)同学们,你们刚才划分的节奏与老师一样吗?按照你自己划分的节奏读一读,再按老师划的节奏读一读。(自由读,师巡视,引导学生标好节奏)

8.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9. 师点评

10. 针对不好:请同学们跟着我读(灵活应变),着重强调: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的读音

11. 再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开比赛读。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要能理解文中意,必先读文之韵味。所以设置自已试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环节,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听音正韵) 板块活动三:借助注释 粗知大意

1.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会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明白文言文的意思。《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用三角符号标出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解决对方不懂的地方。(师要一边巡视一边看学生的理解情况)

2.师:我刚才发现同桌之间相互之间解决了许多不懂的问题,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举手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解决。(学生提出问题,请能解决此问题的同学回答,师最后帮助,在此解决生字书写、生词意思,难理解的句子)

3.(学生反馈问题,师生帮助解决问题,后巩固这些问题)

4.着重理解:“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并且发现共同点都有“之”字。 1)师:“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样事物。

2)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三个“之”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3)师生交流,并出示明确: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交流,借助注释,师生共同理解等方法,解决文中生字及生词的意思,以此帮助更好的理解文意。


板块活动四: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1.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么多不懂的地方,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吧。

2.师生共同翻译文章之意。(师带领大家一起说即可)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3.师: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4.师:这真是一个很棒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吧!(同学之间相互讲故事,巩固文之意。师巡视指导。

5.师:老师刚才听了同桌之间相互讲故事,讲得真好。可老师就想听文言文的这个故事,你们能背给老师听一听吗?(由易渐难,先填空后背诵)

1)师:我们可以先来填一填

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

2)能背下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文之意,达到背诵的目标) 板块活动四:讨论交流,感受人物形象

1.师:同学们,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啊?

1)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2.师:那文中哪句话说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呢?(取之,信然) 3.师:大家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回答)

4.师: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吧!请用:王戎,你真是一个

5.师小结:是啊,勤于思考、爱动脑筋,通过一些现象来进行合理的判断真是一个好习惯,正因为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相当于宰相这样大的官员。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一起背诵这则古文吧!

6.全课总结:从王戎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生之启示总结全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4c077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