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泪红包”登上《光明日报》头版 让更多读者了解青岛的暖心故事和奉献包容的城市精神 核心提示 4月8日,《光明日报》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10个红包的故事。10个小小的红包,579个字的祝福,一个普通患者微小的行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持续升温,让全国更多的读者了解了青岛“催泪红包”爱心故事。 一个小举动引起大轰动 “这个故事我最先是从《青岛早报》上看到的,虽说是一件小事,却有一种直抵内心的力量,特别是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当下,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本该有的温情,本该有的互相尊重和信任。这个故事很打动我,但有点遗憾的是,距离除夕夜故事发生已经过去20多天了,但我实在不想错过这么一个好的新闻,就开始重新整理素材,关注最新进展,后来,就从最新的社会反响角度进行切入,将‘催泪红包’的故事引出。”昨日,《光明日报》青岛记者站站长刘艳杰向记者介绍了这篇新闻的采访过程。 “《青岛早报》最早对‘催泪红包’做了深入采访,我通过采访《青岛早报》记者赵健鹏详细了解了寻找“最美女患者”的过程以及幕后故事,一直不肯露面的主角刘女士在电话里表示,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如果她无意中的行为能让医患关系有所改进,能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尊重与包容,那真是一份意外的收获和感动。”刘艳杰说,在采访过程中,不管是记者本人、医护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大家都很受感动。市妇儿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又给刘女士准备了一个新的红包,每个人都写了一段祝福话,然后将1000元钱放在里面,由医院派代表还给了刘女士,而那10个空红包,则被医院留下来当作一个永久的纪念。 “催泪红包”带动服务提升 “催泪红包”不仅感动了无数普通市民,从社会层面来说,也带动了整个医疗行业和政府各项服务工作的提升。青岛市卫计委下发通知,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9万多名工作人员中开展为期一周的“和谐医患,我做贡献”主题讨论;整个3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打开大门,举办“医院开放日”和“市民体验日”,进一步促进医患之间的了解与沟通。青岛市服务窗口也推出了“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 “10个小小的红包,579个字的祝福,看似不经意的小行为却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刘艳杰表示,“我向报社汇报了这个题目,总编辑审稿后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题材,充满正能量,专门批示在头版头条予以刊发,希望‘催泪红包’故事能有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更多读者了解青岛的暖心故事和奉献包容的城市精神。”刘艳杰说。 “激励我们更好为患者服务” 昨日下午,趁着工作间隙,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聚集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看《光明日报》关于“催泪红包”的报道。“今天一早,《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催泪红包’故事的消息就在朋友圈里传开了,由于上午大家都忙着工作也没有具体了解,趁着交接班的时候,我们打开电脑通过电子版看到了详细报道。真是没想到‘催泪红包’的影响力会有这么大,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宋军说,她们只能更用心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真情,也希望通过“催泪红包”为医患和谐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作为第一个发现“催泪红包”的医护人员,护士窦琛表示,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她永远也忘不了那晚的场景。工作8年多,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最美女患者’在 ‘催泪红包’上写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得很清楚,经过媒体的持续宣传,‘催泪红包’已经成为青 ~ 岛城市文明建设的典型事例。作为亲历者,工作上我会更加真诚地为每一名患者服务;生活上,我也要向‘最美女患者’学习,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窦琛说。 《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站长 解传姣 “催泪红包”能走进读者内心 作为较早刊发“催泪红包”爱心故事的中央级媒体,解传姣说,“催泪红包”故事能走进读者内心,引起读者共鸣。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互联网上读到热门话题,大部分热门人物和热门事件没多长时间就销声匿迹,没有了生命力,只有像“催泪红包”这种真正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故事才能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热度,甚至一些国家级主流媒体主动关注。解传姣说,“催泪红包”故事暖化了医患矛盾的坚冰,让这层坚冰裂了一些缝隙。透过这些缝隙,人们看到许多医护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 解传姣说,美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个平凡的举动在不经意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尽可能摒弃一些私心、虚伪与冷漠,多传递善良与真诚,让我们的善举帮助更多的人,在奉献社会和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营造美好和谐的生存空间。”解传姣表示,《中国日报》作为中央级驻青媒体,更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新闻社青岛支社采编中心主任 胡耀杰 “催泪红包”折射出人性光辉 谈到“催泪红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胡耀杰认为,新闻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报道这种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话题,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催泪红包”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释放巨大能量。“催泪红包”之所以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说明医患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何对待和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是特别重要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医护人员承担的是一种社会责任,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职业技能来化解社会矛盾。 患者身处病痛中时,更需要社会的温暖和关爱。社会上存在很多人性的东西,互帮互助的东西,包括这些能够唤起良知的东西都是需要弘扬的,作为媒体和记者,从职业定位和责任出发都需要大力弘扬正能量,摒弃假恶丑。主流媒体应发挥作用,让不是正能量的东西无处可存。“作为中央驻青媒体,应该更多地引导大家弘扬正能量,无论是‘催泪红包’暖心故事,还是其他一些温馨事件,舆论导向非常重要,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将青岛的正能量故事传播出去。”胡耀杰说。 青岛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刘文俭 “催泪红包”细微之处见真情 刘文俭认为,《光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青岛“催泪红包”爱心故事,说明了“催泪红包”非常接地气,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不是光讲大道理,还要用细节打动人,类似于“微尘”、“催泪红包”,都是细微之处见真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刘文俭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光喊口号,更应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体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只有把各行各业都调动起来,让这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社会正能量才能越来越多,文明程度才能越来越高。 青岛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冷静 城市文明需要更多“互动”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青岛‘催泪红包’故事,说明这件事在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大背景下有着较强的典型意义。‘催泪红包’故事让人感受到医患之间的真情、理解和尊重, ~ 是非常好的宣传典型。”冷静昨日向记者表示,“催泪红包”是岛城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成果,以小见大,说明城市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代城市文明建设,和以前的特点不一样,以前更多强调的是服务单位对服务对象的服务、市民对城市的奉献,而现在城市文明建设更多强调的是互动、联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冷静说,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护人员真诚为患者服务,而患者对医护人员也充满感恩,这就是新的现象、新的特点,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契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8dcd3e9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