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人生感悟随笔:残缺美 近日看到微信中转发的一个视频,武汉市一个民间交响乐队在公园里演奏,乐队水平不算上乘,那指挥却叫人啧啧称奇,他就是武汉人人皆知、全国也小有名气的周舟,人们亲热地叫他舟舟。转眼舟舟已是快四十的中年人了,望着他极富魅力的指挥,禁不住叫一声:舟舟,你好吗? 记得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中午,在武汉汉阳商场的大门口,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正合着商场播放的交响乐曲即兴指挥。他右手执一根“一次性竹筷”,紧随着乐音和节奏,点拨、劈闪、翻舞,神情专注、忘我。我站在围观的人墙外观看,强烈地感到“惊艳”,他对节奏的把控、乐曲的情感拿捏,竟然如此到位,更可贵的,他把乐曲那样自然地传达给你,越听越看越觉得,是他的那根指挥棒挥动乐曲,捧起了乐音,把美好的交响乐带到了我们耳边、心中。 周舟是智障儿童,家住汉口的武汉歌舞剧院的家属楼,父亲是歌舞剧院的演奏员。由于天生智障,舟舟没有上学读书,从小在院里长大,成天“赖”在排演厅里“厮磨”,困了就在交响乐排练声中鼾鼾入睡。有一天,当指挥举起指挥棒,乐队奏响交响乐时,舟舟在台下也像模像样地开始“同步指挥”。乐队的每个人惊喜之后,露出了欣喜的微笑,更为出人意料,指挥竟然生出一个念头,大胆地把指挥棒交给了舟舟,让他执棒指挥。多年来,我一直在猜想,这位乐队指挥这样做,是出于对舟舟的怜惜,还是出于对舟舟父亲的安抚?是出于对一个智障儿童的疼爱,还是出于发现一个音乐奇才无法抑制的激动?舟舟在排练厅的小试锋芒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他曾经在国内外大小剧场执棒指挥过中外乐团,人们亲热地称他为:舟舟、我们的舟舟、中国的舟舟。 舟舟毕竟是一个智障者,他的指挥是动人的,但终归是残缺的,这也注定了,他不能正式地从事专业的音乐事业。也想起另一位残疾舞者、舞蹈《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她是我高中同学的女儿,小时候因抗生素注射失误造成耳聋失语。凭着自己坚强的内心和对舞蹈执着的追求,她登上了自己舞蹈艺术的巅峰。人们为《千手观音》的舞蹈语汇和形象所震撼,为艺术的美感动。记得舞蹈编导、著名舞蹈家张继刚曾说过:《千手观音》确实很美,不过她们是残疾人,她们永远达不到专业舞蹈家的水准,但他们还是感动了我们。是的,她们,还有他们,创造了美,但这美离“完美”尚有一段距离,这不能不算是艺术的一大缺憾! 美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完美,而大多艺术作品却并非完美,是有缺陷的,甚至残缺的,这种残缺美的存在甚至成为了一种常态。残缺美的典型是雕塑《断臂维纳斯》,这是由于或地震或塌陷或掩埋所造成的,因为残缺,更显出了它与“完美”对应、并存的另一种美的形态。有意使作品具有残缺美形态的,是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罗丹在完成了这尊雕像后,让她的学生评品,学生大为赞赏“巴尔扎克”的一双手臂出神入化。罗丹听后,沉思良久,起而挥臂劈断了“巴尔扎克”的双臂,让“巴尔扎克”的双肩、头、头发、眼睛凸显出来,让这位文学巨匠凝视前方,似端详世态炎凉,嘲笑般地品味“人间喜剧”。至于我们考古发掘的残砖破鼎,零落不全的断简残碑,拼凑复合的陶罐兵马俑……举不胜举的残缺美,令人叹服。这残缺美的发现需要眼光,需要见地,需要包容,需要呵护,更需要永远保持欣赏美的年轻的心态。 不必事事完美,以达极致。残缺美,静候花开,等待包容、欣赏。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都像武汉歌舞剧院的那位指挥,有一颗发现残缺美、呵护残缺美、包容残缺美的心,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完美”。近日,在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开幕前,宜昌市顶级宾馆桃花岭饭店的大厅里,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半,都会响起美妙的钢琴声,那是二十四岁的女盲人钢琴师李琳在演奏。钢琴声声情深深,如行云流水,如珠迸玉溅,如百鸟朝凤……钢琴声无疑是美妙的,毋庸讳言,也不是专业顶级的,因而也是残缺的。有幸的是,这残缺的艺术,静静地等来了包容和欣赏,桃花岭饭店总经理审慎地评估了李林的演奏水平,聘请她为饭店大厅常设钢琴演奏师。她的演奏,让人在欣赏一段美妙钢琴曲的同时,也听到了一个励志的故事。钢琴艺术是美的,李琳的“残缺美”也是幸运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635f2a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