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继《枫桥夜泊》有感:被隐藏的死亡意象

时间:2022-09-27 04:1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张继《枫桥夜泊》有感:被隐藏的死亡意象

被隐藏的死亡意象

——读张继《枫桥夜泊》有感 /和光同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香港草根歌后谢安琪的年度之歌里有一句歌词"谁又妄想一曲一世,让人忠心到底",我不知道别人,反正因为这首《枫桥夜泊》,我一辈子都是张继的粉丝。

"月落乌啼霜满"句,让人仿佛看见上弦月早早升起、半夜便已沉落。天宇间只余一片从灰到黑的各色的光影在舞动。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很多人认为"霜满天"的描写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但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有"空里流霜不觉飞"句,据我自己曾经在新疆巴音布鲁克夜游的感受,"霜满天"是非常写实的,只有这样漫天的流霜营造出来的意境当中蕴含的意义,才能最精准传达出诗人的感受:身外茫茫夜气中弥漫着的满天霜华,带着侵皮蚀骨的冰寒向诗人包围而来,一如诗人正在经历的现实处境。

"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我们看到: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在这里并不仅仅是一种景物,"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情感内涵以及它给予人的联想是丰富复杂的,这一刻,透过"江枫",我们看到了诗人看到的和体验到的。而雾气茫茫的江面,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惹眼,反过来衬得夜色愈加深沉诡秘,仿佛危机四伏的战场,霜的寒意像杀气一般袭人,星星点点的渔火不足以照亮这骇人的黑暗。

这两句的布景密度之大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白、(鸦)黑、(另




一种近乎透明的)白、江(水)绿、枫(叶)红、渔火金黄……如此丰富的颜色互相映衬、堆叠出的画面,我猜,即便是梵高亲临现场,也只能折服于造物的神奇与伟力!

而张扬着如此热烈生命活力色彩的背景声音,却是乌鸦的啼叫与夜半钟声,这活泼热辣的色彩被这凄清的声音一衬,顿时像那还未开尽却被时间急剧封印的鲜活生命,凝固成最美的标本,彰显的,唯有死亡的气息而已!

残月西沉,乌啼凄哀,霜雾漫天,不得不说,尤其直接的是"乌啼"——凶险、不祥、不利的预兆。这一切,仅仅只想表达""?未免显得用力过猛了些,再联想到此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我不由得认为,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所要传达的是一种由死亡引发的恐惧并因此生发的悲恸!怪不得时人评价张继诗风为"比兴幽深".

"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中,如果仅仅想到""""在我们脑海中留下的最直接、最强烈的印象——如火如荼的热烈生命力,显然是不够的,它不由让我想到了盛唐气象。然而夜色下的枫叶不但看不出那种如火的红,倒像干涸的血迹,浮游于漆黑江面的星星渔火则让人想起荒冢坟茔的点点鬼火。

而这时,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简直就是为这样的画面配上了最佳背景和音响。隐藏在这音乐美感之下的是与死亡相关的俗世指向,城外、寺庙这样的地方,正是活人送别死人仪式中通常会有的尘世场所。

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将情、景、人三者汇到了一起,这丧钟难道不是为曾经的繁华盛世(开元盛世)而鸣吗?而船上的羇旅之人,目睹这一切,感受这一切,记下这一切,或许当中所蕴含的死亡意象,是在成诗之后才意识到的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f4dfb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