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韩愈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 全唐诗 》的第341卷。 【原文】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 作者:唐·韩愈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蠢,不能降色辞。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桑榆倘可收,愿寄相思字。 【注释】 1、除官:拜授新官。指元和十五年九月自袁州刺史召拜国子.监祭酒。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市。鄂岳李大夫:指鄂岳观察使李程。 2、盆城:即湓城,又称湓口城,唐江州治所。鄂诸:鄂州,治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鄂岳观察使治所在此。 3、帆:挂帆,扬帆。 4、礼闱:指礼部。李程于元和十三年四月拜礼部侍郎,六月出为鄂州刺史、鄂岳观察使。见《旧唐书》本传。 5、江圻:江岸,指鄂州。 6、望望:一望再望。表示盼望急切的意思。迢递:遥远。 7、鬓:全诗校:“一作须。” 8、相可不:相合与不合。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元和十三年,郑徐庆为详定礼乐使,公与李程为副使,或议论有所不合也。” 9、子犯:即春秋晋国狐偃,晋公子重耳之舅,随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靠秦国帮助返国为君,行至黄河岸,“子犯以璧授公子日:‘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从此亡。”’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0、贳:宽免。 11、改事:《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谢罪,日:“使改事君,夷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也。” 12、桑榆可收:《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里比喻失之于前而得之于后。 13、相思字:指书信。《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一下言久离别。”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http://) 【繁体对照】 卷341_16【除官赴?至江州寄鄂?李大夫(李程也)】?愈 盆城去鄂?,?便壹日耳。不枉故人?,?因帆江水。 故人???,旌??江圻。而我?逐者,??初得?。 ??已三?,望望?迢?。咫尺不相?,平生那可?。 我?落且?,君?白?何。年皆?半百,?日苦?多。 少年?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骨肉,?免相可不。 我昔?愚蠢,不能降色?。子犯亦有言,臣?自知之。 公其???,我亦?改事。桑榆倘可收,?寄相思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781def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