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作文品析

时间:2022-07-14 12:5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厦门市中考作文文题品读

厦门一中 苏宁峰

今年厦门中考作文设题两道,题面主要阅读字数却仅32字,题面简洁,题意丰远。风格简约而不简单,感觉清爽。若将这两道文题连缀起来,其文意则如一声发自心灵的亲切呼唤:打开一扇窗吧,到广阔的天地里漫步。

将它与今年我省高考作文文题比较一下,会更见风致。高考“格林兄弟”的材料作文题如过关斩将之战争。审题门槛之高,题意出口之窄如一声断喝,未至战场,行人断魂;既至落笔,纵然下笔千言,也不知能否斩将搴旗,抑或是辱至身亡。茫茫然,浑浑然,几至招魂。中考文题则不然。既没有重关险隘,也无须千山万水,文题眉目清俊,笑意盈盈。学生大可穿堂入室,直写性灵。



平易固然不错,但过头了,就有可能是简陋了。我们需再往前一步。 命题作文《打开一扇窗》,性情开朗。两个关键词中,“窗”是理解的圆心,“打开”则是写作的重心。“一扇”则侍立一旁,暗自叮嘱:写作时要注意寻找具体的切入点,注意保持笔力的集中以及叙议焦点的一致,以免出现文意单薄、详略不当、思维杂糅等现象。 “窗”是命意关键。命题者首先要维护考试的公平性,“窗”文意显豁丰厚,文题有良好的普适性;其次要保证考试甄别功能的达成,文题则需有必要的丰富性与层次性。再则,“窗”命意,学生无论是由实入虚,或者虚实相映,都必须进入到“窗”的象征系统里去思考阐发。象征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个性思维世界,学生身入其间,其腾挪跌宕的功夫,都是思维训练。有助于发挥考试对教育的良性导向作用。

优势固然明显,但单个词的文题全凭词意的深度和象征的广度来支撑,也难免失衡失重。意的自由开放若没有适当的限制与引导,必将演化出无序与虚假。古代哲人走到四通八达的旷野上却因为无路可走而痛哭的事显然也会复活在考场上。这时,“打开”一词的介入就是必需的。“打开”所引入的,有对于写作主体的明确暗示,这主体是“我”是“我们”,提醒学生回到个体生活的本真来叙议;有写作选材上的引导,无论叙议,都必有一个过程、一种变化,这是学生生命过程中真实的成长;有人生态度上的塑造,它鼓励学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小我走向大众、由旁观走向参与。“打开”与“窗”的组合给文题带来了结构上的稳定感,更提升了文题的内在品质。

第二道半命题“漫步”更具随笔的气质。其写作思维更多地呈现出的一种逐渐前行、渐次展开的波浪性形态,有欢腾的动感与自由度,所写成的文章多具“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深渺感。而“打开一扇窗”的文题,其写作时的思维形态更像直线隧道式,成文多具“豁然开朗”式的欢愉轻松感。



两道文题的设计一向是厦门市中考语文的优秀传统。它是降低命题负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 两道文题可见的影响是:通过数量与类型的增加改善文题的延展性,增大文题的生活面,高了与学生生活相遇的机率;通过两道文题之间的关系、层次及布局的安排,调节难度,满足需求,提供更大的自由发挥、开放创新的空间。 但两道文题在操作时棘手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两道文题的难度值平衡,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一种办法是:将两道文题设计为两个高低不同的难度值,学生自主择题。文题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表达权。这是公平的。但新问题又暗自滋生:选择难度不等值的两道题,如何确保两道题的相同分数在质量上具有一致性?

今年厦门中考作文题似乎又提供了另一种新思路:保持两道文题在难度值设定上的基本平


衡,将甄别的功能交给文题本身。两道文题的关键词均有丰厚的有弹性的思维空间,与学生的生活也有良好的互动性。在照顾到全体学生表达公平的基础之上,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把握的层次不同、选材不同,本身即具有一重甄别的功能。再加上对学生写作表达水平所做出的第二重判断,这样的评改应当更具有可信度与有效度。

关于作文题的评价,历来是众说纷纭,争讼不断。我想,一个人只能看见他所理解的东西。于是,我用文字画一素描,勾勒出我眼中的今年中考作文的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e1de5a2f60ddccdb38a0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