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商品率、规模化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业专业化 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分工和经济联系形式。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包括农产品生产种类和农业生产作业的专业化。前者指一个生产单位或地区主要从事某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如主要生产小麦的农场或地区等。后者指一个生产单位或部门只完成全部生产作业中的局部环节,如种植业方面专门提供施肥、运输或病虫害防治等服务,畜牧业方面专门从事种畜、雏鸡的生产或畜、禽的育肥等。(指一个地区、一个农业生产单位由经营多种农业生产部门或多种农业生产项目转变为专门或主要经营少数农业生产部门或少数农业生产项目。) 形成条件 农业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发达等条件下形成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农业生产高度商品化,农业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需要使生产的项目更加单一、集中,以便为应用先进的机器、技术和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条件。耕作方法的改进和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使不少国家和地区能够用单一的作物种植来代替多种作物的轮作,也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交通运输的发达,使实行专业生产的地区或单位可以在廉价的运费条件下,比较容易地销售产品和获得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以及其他生产手段,则是农业专业化的必要前提。20世纪前半期,农业专业化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到60年代末,美国已经形成十多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种植区;以生产某一种产品为主的农场已达农场总数的91%。日本1977年的专业化农户也已占总农户数的77%。 在社会主义国家,农业专业化的实现,除了必要的经济技术条件外,还得助于国家的领导和扶持。国家在勘测和调查各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全国范围的农业区划工作;在税收、信贷、价格、产品销售、生产资料供应及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援助,都是有计划地领导和扶持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现阶段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尚较落后、商品经济和交通运输还不发达,农业专业化正在逐步发展之中。已经出现的形式有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以及从事某一项目的生产或为农业产前产后某一作业环节服务的各种专业户等。 作用 实行农业专业化,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技术构成和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缩短农业劳动者掌握熟练的生产技术所需的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但农业生产项目的过分集中、专一也会带来自然资源难以综合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地力衰退、病虫害发生频繁,资金和劳动力的投放更加集中在某些季节,加剧全年生产的不均衡性,以及增大农业生产的风险性等缺点。因而农业专业化又要求与适当的多种经营相结合。这在宏观上,主要是通过各地区、各生产单位发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形成全局范围的多部门经营来实现;在微观上,主要是通过每个生产单位实行主导生产项目与辅助生产项目的恰当配合来实现。 农业机械化 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集约化农业 集约化 农业( Intensified Agriculture) 集约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粗放农业相对应,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化肥、农药、良种、机械等)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称“集约农业”。 集约经营的目的,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以及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的特点有密切关系。集约经营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并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和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的影响。主要西方国家的农业,都经历了一个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们在农业现代化中,都比较普遍地实行了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然而由于各国条件不同,在实行集约化的过程中则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广泛地使用机械和电力,有的侧重于选用良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并实施新的农艺技术。前者以提高(活)劳动生产率为主,后者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社会生产力较低,农业科学技术还不发达,长期以来,农业集约经营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农业的资金、技术集约经营也在发展。 集约农业具体表现为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灌溉,增施肥料,改造中低产田,采用农业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实行机械化作业等。集约农业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影响。衡量集约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有两类:①单项指标。如单位面积耕地或农用地平均占有的农具和机器的价值(或机器台数、机械马力数)、电费(或耗电量)、肥料费(或施肥量)、种子费(或种子量)、农药费(或施药量)乃人工费(或劳动量)等;②综合指标。如单位面积耕地或农用地平均占用生产资金额、生产成本费、生产资料费等。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等地区均属集约农业。 农产品商品率 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量在农产品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量/农产品总产量×100% 农业从自给性生产向商品经济转化的重要指标。影响农产品商品率的根本因素是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与农业人口、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产品价格、农业规模经营等也有密切关系。 规模化:集中土地,成片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一般会伴随有机械化、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044732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