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的成语故事3篇 胶柱鼓瑟的成语故事3篇 胶柱鼓瑟的成语故事1 胶柱鼓瑟的成语故事说的是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 1 、胶柱鼓瑟的故事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2 、胶柱鼓瑟材料 【发音】jiāo zhù gǔ sè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解释】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近义词】胶柱调瑟、刻舟求剑 【反义词】随机应变、通达权变 【成语举例】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 ★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 胶柱鼓瑟的成语故事2 成语胶柱鼓瑟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蔺相如廉颇传》。 胶柱鼓瑟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蔺相如廉颇传》。瑟上有柱张弦,用以调节声音,柱被粘住,音调就不能变换。比喻拘泥教条不知变通。赵括就 是这样的人。 那是战国时代,秦国攻伐赵国,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指挥全国,抵抗秦兵。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很聪明,他把父亲所有的兵书,早已读得烂熟,谈起来头头是道,俨然是个天才军事家c但是他父亲奢总说他不行,.认为他毫无作战经验,理论完全脱离实际,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可是赵王竟然任命赵括为大将。这时,他父亲赵奢已经去世。他母亲知道了,立即上书赵王,请求取消任命。蔺相如也不赞成赵括当大将,说道:“赵括徒有虚名,叫他当大将,那真好比皎柱而鼓瑟!他只死读了他父亲的一些书和笔记,根本不懂得灵活运用。”但是,赵王不听,还是任命这位“纸上谈兵"、“胶柱鼓瑟”的赵括当了大将。结果赵国大吃败仗,赵军损失重大,赵括也送了命。后来赵都邯郸还被秦军包围了一年多,要不是楚、魏等国的援救,几乎亡国。 胶柱鼓瑟的成语故事3 【成语】: 胶柱鼓瑟 【拼音】: jiāo zhù gǔ sè 【解释】: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成语故事】: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成语胶柱鼓瑟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后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造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3782f7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