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的诗句——《春夜喜雨》 2017-05-18《春夜喜雨》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鉴赏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春天,杜甫这时居住在成都草堂。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有旱灾,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来描写这场春夜细雨。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写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情调明快。 诗中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春夜喜雨》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 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df936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