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中的圣诞精神的进步性

时间:2022-12-25 15:35: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双城记中的圣诞精神的进步性

贯穿在《双城记》中的是狄更斯式人道主义:以仁慈为核心的圣诞精神,即基督教仁爱精神,追求“真善美”,用爱消灭恨,用仁爱、宽恕、和解来替代阶级矛盾,唯物史观指出,当阶级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必然引发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对旧的剥削阶级的革命,而革命只能通过暴力的途径完成,所谓“武装才能夺取政权”。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系列的起义、内战,粉碎了僧侣、贵族的封建统治和他们多次反扑以至复辟,才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全面统治。暴力是革命的必要手段,但在狄更斯的这部小说中,无时无刻不在传达以仁慈为核心的圣诞精神,他要人们“勿以暴抗恶”,用宽恕仁爱的精神来对待敌对的阶级。

不能否认的是,不通过暴力,旧的剥削阶级不可能自己让出自己的权力,旧中国资产阶级企图通过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但得到的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在《双城记》里,作者通过多个人物的对比,时刻不在传达仁爱的观点,对起来的革积蓄命力量感到恐惧。没有革命,被剥削阶级不可能咸鱼翻身;而仇恨上身,只会使人沦为野兽,得伐石太太就是复仇女神的化身,最后被自己的手枪击毙。所以,在承认暴力必然性的前提下,束之以理智,才是最合理的方式。

仁爱是一道曙光,给暴力的阶级对抗中带来了一丝慰藉。马奈特被贵族陷害,在狱中写下了控诉书,出狱后又为了女儿路茜的幸福,不计前嫌,在法庭中极力为查尔斯伸冤,而这一转变与女儿用爱的力量感化他分不开。同样,查尔斯在法国革命爆发以前,同情佃农的不


幸遭遇,主动放弃贵族财产和乘号,去伦敦谋生;查尔斯还相信管家的话,为了让管家出狱,自己被关入了监狱。仁爱精神,在马奈特和得伐石、查尔斯和他哥的对比中,凸显地淋漓尽致。

人本性里都有种叫自私的东西,只是有些人比较明显,有些人隐藏地比较深。贵族阶级总是为自己谋利益,竭尽全力压榨穷人,推行自己的暴力统治,嫉妒心在整个阶级横流。狄更斯想要打破这一定律,塑造了卡尔登这样一个代表他理想的角色。在他身上展现出了最真挚的爱,爱是一种无条件付出,不求索取,不求人知,只求默默守护,甚至为了所爱之人献出生命,狄更斯给了他最高尚的笔调进行描绘,寄托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失去了仁爱,就如同洪水猛兽,狄更斯反对法国贫民用暴力推翻封建阶级,谴责失去理性的暴力,愤怒的陪审团根本不顾客观现实,将旧贵族一票否定,冤判了多少无辜人士。得伐石失去妹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仇恨使她失去理智,想把厄弗里蒙一家斩草除根,连马奈特和路茜也不放过,展现了一个凶狠丧失良性的恶妇形象,通过她,能很好地读出狄更斯“勿以暴抗恶”的主张。

民粹主义的革命,是过于偏激绝对的,是不理性的,长此以往会失去人心的。阶级斗争,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同时,运用各种斗争形式:和平的与武装的、公开的与秘密的、合法的与非法的等等,并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把各种形式结合起来,才能既革命又得民心,立于不败之地。狄更斯的《双城记》,表达了对失去仁爱与理智的革命方式的不满和对仁爱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72380f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