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左思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来源:《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近义: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反义:敬而远之、弃之敝屣、无人问津 示例: 1、《昆仑》甫一问世,便洛阳纸贵,凤歌被“凤迷”们尊称为“凤大”。 2、宋之问《范阳王挽词二首》之一:“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 3、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4、《孽海花》第二回: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5、元稹《和王侍郎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6、清柯岩《奇异的书简》:“自古以来,诗人唱和,赠友明志,常有洛阳纸贵之说。”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纵暴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历史典故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向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貌,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很多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很多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最终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我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我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之后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十分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并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齐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75d3cc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