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下》中有这么一句:“仁者爱人。” 的确,“爱”是“仁者”思想行为的一个具体而重要表征,不过,“仁者”对人到底怎么个“爱”法呢?这得从“爱”的种类说起。 笔者认为“爱”分为两种,一种是大爱,一种是小爱。“仁者”的“爱”属于“大爱”之中的一类。 所谓“大爱”,就是大爱之人施爱于自然万物时,没有贪欲,没有私利。这是各种各样的“爱”之中最崇高的境界。“仁爱”和“博爱”同属“大爱”,在爱的境界和爱的对象上有点类同,只不过一中一洋而已。 “仁爱”只有付出,没有索取,不求回报。在古代先贤看来,“仁”是一个人拥有其他优良品德的思想基础。对人而言,“仁爱”无私、宽厚、慈怜、悲悯、善良地关心、体恤、体谅、同情、帮助、支持、养育、接纳、包容、宽恕别人。慈悲为怀,善待他人。一心想让别人过得好。对物而言,关爱、养育、保护地球上的生灵,尊重、敬畏、保护自然。除了无偿的享受阳光、呼吸空气,通过生产或者购买直接或间接地从自然中获得基本而必要的生活品外,不再攫取自然资源从中牟利。如果说,大爱之人、仁爱之人也讲功利,那就是造福于人,造福于物。 “博爱”就像太阳普照世间,给万物光明、温暖和能量一样。它广泛普遍地爱,彼此平等、毫无差异、无私热忱地对待所有人和一切的物,热心地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和物,人与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人人平等。听一听《欢乐颂》的旋律和歌词:“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博爱就是这样导人团结、和睦、友善、亲近。 作为在校学生,尤其是我们美华中学的学生,更要发扬“仁爱”和“博爱”精神。在一间学校里,对外来说,就是说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父母、亲朋、邻里、同事;对内来说,就是热爱学校、热爱团队、热爱班级、热爱老师、爱护同学。要与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捉弄同学,不侮辱同学,不打骂同学,不欺凌弱小,不损人利己;当国人遭遇灾难、同学面临病困时,要踊跃捐献或热情襄助。 不过“仁爱”和“博爱”要讲原则。我们不能做“东郭先生”,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仁者”的“大爱”与“非仁者”的“小爱”在爱的境界和爱的对象上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所谓“小爱”,它爱的对象是个别特定的人或物,且包含着施爱者的某种欲望和利益。 譬如恋爱,它仅是异性之间彼此产生好感,彼此喜欢,想得到(拥有)对方的感情和肉体,同时也想把自己的感情和肉体给予对方。这种爱是有情欲在里边的。 喜欢一个小BB,想抱一抱、亲一亲,别无他求,他被遗弃,就给予救助,这是真爱、大爱。 喜欢一个小女生、小男生,想抱一抱,亲一亲,满足你的占有欲,那是单相思,性骚扰,因为你没得到对方的同意,没注意对方的感受。 这样爱哪有“仁心”可言? 养一只牧羊犬或者导盲犬,无论主人怎么爱护它,善待它,都是想借它放牧和带路。 你对父母的爱,是对父母的感恩,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那只不过是孝,孝是爱的一种。百爱仁为首,百仁孝为先。父母年老色衰,你对他们行孝,没有恋爱之心。如果里边没有肉欲,也没有物欲。虽不是大爱,却还是真爱、真孝。如果有物欲,打着探视父母的名义,假惺惺地行孝,觊觎父母的棺材本,就是忤逆,这种孝就是虚伪的、丑恶的。 家人之间的爱不是大爱、仁爱,也只是小爱。这只不过依了血缘关系,彼此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相互关心照顾,有个伴,交交心,免却孤寂无助。 总之,“仁” 不是一般的爱、笼统的爱,是“大爱”,不是“小爱”,不能把它跟所有的爱等同起来。学校仁华楼所挂的铭牌写着:“仁者,爱也。”这种说法就有点笼统,容易误导人。所以写作此文,以作澄清和界定。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一个传统国学老师本身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是一份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87dad4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