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诗词的好处 1、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经典诗文中的“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人生观,“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都蕴藏其中。开展诵读活动,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发酵,升华,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 2、增强儿童的语言能力。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感叹道:“贫乏,语文教学的致命伤。”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十分有利于小学生精美句段的积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切实地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论语》中就有许多句子可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的———“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所谓“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熟读成诵,在说写时便能信手拈来,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 3、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全球推广读经第一人” 王财贵博士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以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物理学泰斗杨振宁先生曾在小时背诵了5万余字的《孟子》,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数年后,杨振宁很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慨:“每过十年,我对《孟子》都会有新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f07d4ae518964bcf847c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