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梁家河》有感 品读《梁家河》有感 有人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有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 近平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 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这是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里,在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同甘共苦的实 践中,注入他血液里不变的信念。1969 年 1 月,年仅 15 岁的习近平从北京 来到“穷僻壤”的梁家河。一两年后他不仅在劳动方面非常拔尖,而且在生活 上、语言上都可以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尤其是在思想上积极进取。书中提到 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 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 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 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 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 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 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 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在这七年里,他读了大量的“无字”书,读懂了什幺是 “中国农村”,什幺是“实际”。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 作到治国理政,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 精神追求。这块厚重的黄土地,曾经以博大的胸怀接纳过中国工农红军,成 为中国共产党人演绎红军革命的大舞台。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 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16a59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d.html